领克900,这价码一撂出来,舆论场瞬时就沸反盈天。有人觉着,这配置,这腔调,拿捏得死死的!也有人嘀咕,都这价位了,何苦不直接怼BBA?这事儿就挺玩味儿的,一边是自主品牌身价一路看涨,另一边是大家对老牌劲旅的执念依然坚如磐石。
这领克900,你说它金贵吧,瞅瞅那配置单,确实下了血本。激光雷达、双8295芯片、6K巨幕,外加什么“华尔兹回旋舞步”,听着就挺玄乎。卖相也挺有辨识度,“The NEXT Day”家族脸,见仁见智,但起码能让你一眼锁定这是领克家的崽。可关键在于,掏三四十个达不溜(“万”的口语化说法)买辆国货,心里的那道坎,着实没那么容易跨越。
咱先唠唠这“国货当自强”的嗑儿。这些年,自主品牌确实支棱起来了,技术迭代飞快,设计也越来越有自己的范儿。但咱也得认,在品牌心智占领上,跟BBA这些老炮儿还是差着段位。毕竟,人家浸淫了一百多年的江湖,品牌溢价力不是一朝一夕能赶超的。就好比你拎个包,同样是头层牛皮,烙上LV的戳儿,身价立马水涨船高,道理如出一辙。
有人说,买车就是买个排面儿。这话糙理不糙,确确实实道出了一部分人的心声。驾着BBA,感觉自己就是人生赢家,倍儿有范儿。而自主品牌,哪怕配置再炸裂,性能再彪悍,在一些老饕眼里,还是欠了那么点儿火候。这种“排面儿”需求,说白了,就是一种社会身份认同。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Z世代的消费观也在悄然生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掂量产品的实际成色,而不是一味追捧洋品牌。领克900这种车,倘若真如宣传的那般,在智能化、舒享度、驾控感上做到了极致,那照样能圈粉不少。
而且,领克这回也挺鸡贼的,直接锁定了“家庭用车”这块肥肉。2+2+2的六座排布,后排娱乐屏、车载冰箱、折叠小桌板… 简直就是把家里的起居室搬到了轮子上。这对于有娃一族来说,还是挺有杀伤力的。毕竟,遛娃神器,谁不眼馋?
当然,领克900也面临着不少硬仗要打。其一是市场绞杀惨烈。同等价位的选项琳琅满目,BBA的入门款、特斯拉Model Y等等,都是它要掰手腕的劲敌。其二是消费者对自主高端车的接受度。这需要时间来慢慢发酵。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售后伺候。豪车不仅仅是货好,服务也得配得上。BBA之所以能俘获消费者的芳心,一套完备的售后服务体系功不可没。领克在这方面,还得再努把力。
当我们习惯性地将原因归结为“洋货迷信”时,是否忽略了售后保障、保值率等更落地的考量?毕竟,买车不是一锤子买卖,后续的养护也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说白了,领克900的横空出世,也折射出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转型升级:从“性价比”向“价值感”靠拢。往昔,自主品牌靠低价跑马圈地,如今,开始死磕更高的品质和技术。这本身就是一件喜闻乐见的事。
至于领克900能否一战成名,就看它能不能真正撩拨到消费者的心弦,让他们觉得这钱花得不冤。毕竟,消费者才是最终的考官。好比当年小米手机初出茅庐的时候,也被不少人唱衰。但最后,它靠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口碑。
所以,甭急着盖棺定论,让市场来试水。兴许过几年,大家提到豪车,不再只念叨BBA,也会想到领克。谁知道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