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南山东有点热闹。
农民忙着收花生。
晒花生的地方不够,不少人就把马路当晒场。
这事儿听起来挺让人心酸的。
一年到头种地不容易,收了粮总得晾干吧。
可马路不是院子,车来车往太危险。
前几天郑州一位大妈,在双向四车道上铺满了花生。
占了一整条车道,只留三条道给车走。
她还在边上放了障碍物,怕车压到。
大家路过一般都绕着走,心里也明白这是人家辛苦种出来的。
但这么晒粮食,确实影响交通。
以前都是司机和大爷大妈吵几句,谁也别怪谁。
这次不一样了。
来了个“硬茬”——顺丰的无人驾驶快递车。
它可不管路边有没有花生。
一路开过去,从头碾到尾。
大妈当场就急了。
追着车拍打,喊着要赔。
可那小车还是慢悠悠地响:“自动驾驶车,请保持两米距离。”
没说,转身走了。
那天雨下得特别大。
科技和传统撞在了一起。
没人受伤,但两边都不好受。
换谁看着自己种的花生被压成那样,都会心疼。
可车子是自动的,也没故意躲闪。
它按路线走,系统识别不到“临时晒场”。
这车属于顺丰,全国已经投了八百多台。
主要跑园区、小区这些地方。
不用司机,不怕累,也不用休息。
晚上充电,白天接着送。
成本比雇人低多了。
还能避开堵车,路线自己算。
送到楼下,一分不差。
最重要的是,不会发脾气。
你打它一下,它还跟你讲礼貌。
全程有监控,丢件基本不可能。
而且纯电驱动,安静又环保。
城市里跑这种车,长期看是趋势。
但这事也暴露了个问题。
公路上晒粮,其实违法。
真要较真,能罚款,还会留记录。
可每年秋收,这情况到处都是。
管理。
网友调侃说:“大娘,剥罗森呢!”
有人接话:“这车是免费帮你脱壳啊。”
话是玩笑,背后却是现实。
农民需要晒场,城市需要秩序。
一方靠天吃饭,一方讲安全效率。
没有谁完全对,也没有谁完全错。
与其互相指责,不如想想办法。
能不能划出临时晾晒区?
或者用更灵活的方式帮农户解决问题?
技术会进步,生活也要包容。
下次遇到这种情况,也许我们都能多想一步。
不是谁打败谁。
而是怎么一起过得更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