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朱西产表示,近几年,汽车行业的“内卷”问题广受社会关注,但“内卷”不是简单的价格战,而是一场“技术革命叠加新技术快速普及”的“结构性阵痛”。供应链将最新技术平价化,导致“技术扩散速度=技术迭代速度”,当所有车企都能推出搭载最新技术的车型后,国内用户反而陷入了“谁都不觉得谁更领先”的尴尬认知中。
于是,价格成为唯一可卷的维度。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创新速度过快,使得安全标准的更新速度难以跟上产品技术迭代的步伐。
朱西产认为,当前,技术革命仍在加速演进,高昂的技术研发投入和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不足之间形成了巨大矛盾。而算力底座一旦落后,软件、算法、云端迭代将全面受制。
目前,不少外资车企,比如德国和日本的汽车巨头,已经开始了智能电动汽车的转型。他们以中国以外的汽车市场作为“根据地”,其传统燃油车在海外市场的盈利能力依然较好。与此同时,他们正积极借助中国在智能新能源领域成熟的供应链技术,为自身转型与市场拓展提供助力。
因此,汽车行业的兼并重组已刻不容缓。朱西产建议,中央层面须破除产能、税收、债务等方面的制度壁垒;地方政府需着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让市场成为产业整合的核心主导力量;鼓励“链主”企业通过股权置换、资产收购、跨地区产能指标交易等方式,在两年内完成一轮“瘦身强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