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同跃:奇瑞国内 “打不还手” 背后的战略哲学

在 2025 中国汽车论坛上,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的一番自嘲式发言引发行业震动。他坦言:"在国内我们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在国外我们就特别担心被别人讨厌"。这句看似矛盾的表述,实则揭示了奇瑞在行业变局中的生存智慧与战略取舍。

尹同跃:奇瑞国内 “打不还手” 背后的战略哲学-有驾

一、行业内卷下的生存哲学

面对价格战与舆论战交织的市场环境,尹同跃将奇瑞的策略概括为 "胆小":新技术上车谨慎、宣传措辞克制、避免卷入口水战。这种看似保守的姿态,实则是对行业乱象的清醒回应。今年 6 月,国家相关部门召集 17 家车企共商反内卷大计,奇瑞作为参与者之一,正通过 "打不还手" 的定力践行行业自律。

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奇瑞集团海外销量达 55.03 万辆,占总销量的 48%。这种 "国内守、海外攻" 的战略布局,与尹同跃 "到一个市场就检验自己让别人讨厌了什么" 的海外哲学高度契合。在东南亚市场,奇瑞通过本地化生产和公益投入,将品牌好感度提升至 78%,印证了 "文明使者" 策略的有效性。

尹同跃:奇瑞国内 “打不还手” 背后的战略哲学-有驾

二、智能化浪潮中的转型焦虑

尹同跃在论坛上自嘲 "企业领导越来越弱智",折射出传统车企在智能化转型中的集体困惑。奇瑞虽在新技术研发上投入超百亿,却选择在 L3 级自动驾驶等领域采取渐进式落地策略。这种 "胆小" 背后,是对用户体验与安全责任的深度考量 —— 正如其近光灯亮度提升 20%、远光灯达 94500cd 的硬件升级,更注重实用性而非概念炒作。

与华为合作的智界品牌遭遇的挑战,暴露出战略平衡的难度。7 月 8 日直播事件中,车主强烈要求摘除 "奇瑞汽车" 标识,反映出品牌定位的模糊性。尹同跃坦言合作原则是 "有分歧听华为,一致时听奇瑞",但智界销量从 1.7 万辆峰值跌至 2459 辆的现实,警示着传统车企在生态合作中的身份困境。

尹同跃:奇瑞国内 “打不还手” 背后的战略哲学-有驾

三、评价体系变革的行业呼吁

针对当前 "唯销量论" 的考核导向,尹同跃呼吁政府增加对创新、品牌、管理的考核权重。这与奇瑞近年的战略调整高度同步:2025 年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 6.8%,推出 "咖啡 OS 3" 智能座舱等核心技术,推动品牌溢价率提升 12 个百分点。这种 "不追求销量排名" 的理念,与吉利、长城等头部企业形成战略呼应,共同推动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在出海层面,奇瑞提出构建 "汽车行业统一战线" 的构想,主张与上下游企业建立共赢关系。这种 "不制造敌人" 的海外策略,使其在巴西、俄罗斯等市场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避免了部分中国车企遭遇的贸易壁垒。正如《新京报》评论指出,这种 "文明出海" 模式,正在重塑中国汽车的国际形象。

当尹同跃的自嘲在行业会场引发共鸣苦笑时,奇瑞展厅里海外 55 万辆的亮眼数据与智界销量曲线形成鲜明对比。这种 "国内打不还手、海外小心翼翼" 的策略,既是对行业乱象的被动防御,更是对全球化竞争的主动布局。正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所言:"奇瑞的战略选择,为中国车企在智能化与全球化双重浪潮中提供了另一种解题思路"。在这个需要定力的时代,奇瑞的 "胆小" 哲学,或许正是穿越行业周期的关键密钥。#AIGC热点大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