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又炸了。不是那个谁谁谁的新鞋,而是红旗。没错,我说的就是红旗——这次刷屏的那辆车,红得有点过头,车头一个大玫瑰,车顶戴着皇冠婚纱,两侧还飘着红旗,简直像是在开时装秀。别以为我夸张,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确实是这么个配置,细节到能查到的样本少,但肉眼六六大顺。
身边那位做销售的老哥直言:这车一出来,我就觉得红旗这次是玩大了,好像抢了个节日的风头。他说得有道理。毕竟红旗这几年花了不少钱砸研发,特别是在自动驾驶和内饰材料上下功夫。就拿车顶那个皇冠婚纱来说,我猜那啥,差不多是用了最新一代的纳米涂层玻璃技术,透光但安全还阻隔紫外线,虽然不是特别确定,但供应链那部分没那么容易。
刚说到供应链,这事其实挺有意思的。咱们先不谈车头装饰的玫瑰灯,单说这类创新装饰,得靠上下游工厂密切配合。你想啊,设计师画了草图,零件厂得用什么材料?轻不轻,稳不稳?供应商一来一回,提报价,量产工艺改了三四次。好比你做饭,厨师有好食材,做出来的菜就香,不然就是卡脖子。一线真实的痛点在这里,咱们看见的漂亮花架子,背后是大量的高频沟通和妥协。
拿同价位豪华品牌比,红旗这车在实操层面有明显短板。比如说,我朋友买的同价位德系车,开了一年半,保养费用大概降了15%左右。红旗这儿,按照销售给我透露的体感数据,保养几率高,不是很稳定。他说:这车吧,尤其是新车,怼得多了,渠道也不一定给你最低价,整得人挺烦。我心想,这不是典型中国供应链刚起步的毛刺吗?得过几年才消停。
再举个生活中见的例子。上周末在四儿子家吃饭,他口头报告又爆料给我听:你知道吗?咱城市快充桩还差不少,充一次电多半得半小时,有时候抢不到,红旗的电动车主那边抱怨不少。硬件再先进,充电不便还是硬伤。这让我突然有点质疑,红旗是走传统燃油车的老路,还是一股脑儿扎进新能源会不会踩了坑?(这段先按下不表)
刚才夸了红旗的文案,也就是红旗披白纱,爱国也爱她,挺有意思。尽管字里行间有一种浓烈的民族自豪感,甚至有点桥段过于直白,但它不就是迎合了一部分用户的心理吗?你想想,市场里大部分中年收藏家特别实在。他们不会太care那些炫酷科技,有几个卖点能打动他们,红旗成功了。莎莎代言还能带起话题,贴近年轻用户,这个组合多少让人期待。但说实话,我没细想过这种走心文案背后的设计策略是不是彻头彻尾成熟。
顺带提一句,我前阵子去上海车展,跟几位研发工程师聊了下。他们说红旗在智能座舱上的改进杀手锏还没全放出来,核心技术积累还在加班赶,像是等待一个爆点的引爆时刻。不过根据他们的经验,去年投产的核心部件稳定性还差点火候,保不齐明年某些细节会变成槽点。不确定是不是他们自己的心理安慰,但这背后说明研发是条细活,远没外面看着那么简单。
说到研发,很多人没意识到这就像煮一锅浓汤。一开始材料、配方都在调,味道还散,等到所有配料都煮开达到均衡,才是好汤。做车也一样,动不动一个环节不达标,全车就翻车了。供应链这锅汤,动不动就加盐不够味,或者火候没掌控好。红旗想做更有仪式感的民族品牌,不光是装饰,背后一堆技术和产业链博弈,着实复杂。
还有个有趣小插曲,昨天店里听修理工说:新来的红旗车主总问我,啥时候车辆耐用度能上德系水平?我得老实说,咱再努力,这条路短时间内还挺难。这话戳中了痛点,技术不光是设计那么简单,配套的售后服务和渠道也一样关键。
红旗这波大手笔,其实我感到一点七上八下。一方面,这种爱国情怀真的打动了不少人;另一方面,车企的实际产品力和用户体验没跟上,难免叫人拎不清方向。就像我那天跟一哥们聊天,他说:红旗走的是感情牌还是产品牌,谁也没掂量清楚。
问题来了,你觉得消费者更看重颜值定制的仪式感,还是实实在在车子开起来舒服省心?或者说,一个品牌要是披白纱戴皇冠,到底是拿来表现身份,还是代表技术实力?这其中的平衡点,你怎么看?
话又说回这辆红旗车头那朵玫瑰,外观看着固然吸睛,可我突然在想,一个成本这么大的装饰,什么时候会变成保养的烦恼?它会不会像个高冷的假发帽,时间一长就显得多余甚至麻烦?这份美丽烦恼,你能感受到吗?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