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烂尾楼,但是你听说过烂尾车吗?单单是哪吒汽车,车主数量就超过了40万名。今年夏天,哪吒汽车正式进入破产程序后,这些车主将共同面临着质保失效,配件难寻,甚至车损保险拒保的情况。
这么多的烂尾车主,完全可以说是由新能源汽车的“营销通胀”搞出来的。这个词不是其他人说的,而是蔚来汽车的董事长李斌说的,他说过一个惊人的数字,如果按照大家公布的订单数量来统计,汽车的营销总量都超过1亿辆了。
而不完全的统计则显示,由于新能源车企的倒闭和破产,全国的烂尾车车主规模可能已经超百万名。
未来这些人的汽车该怎么办?如何进行维修?新能源汽车的营销通胀又会以何种方式收场?
烂尾车主事实上已被抛弃
有些事情可以特立独行,但是在买车这件事上确实应该随大流,也就是买牌子比较大的汽车,或者说是买品牌汽车。但是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十分的火爆,市场上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品牌,很多人选择了这些新品牌,可却没有意识到风险。
等到有些人后知后觉意识到风险后,像哪吒汽车这样的企业都已经进入破产程序了。公司倒闭了,可是汽车还能开,那么未来几年,这些能开的汽车又该如何进行保养维修呢?
很多烂尾车车主吐槽说,4S店早就没有了配件,要想维修的话只能跑到汽修店自己掏腰包,更何况有些汽车的零配件根本已经搞不到手了。
就以哪吒汽车为例,今年以来,多个城市的4S店已经停止营业,哪怕还在坚持营业的网点,也没办法为车主提供维修保养等售后服务。换句话说,这些车主的汽车已经完全变成了“三不管”产品。
他们只能自行抱团取暖,大量的车主在网上建立了互助群,或者是一起在网上发帖子寻求帮助,可即便如此,他们自己能够做到的依然有限。
比如哪吒汽车此前曾经向车主承诺终身免费试用5G流量,但是哪吒汽车现在的车联网系统都已经停止服务了,车主们根本无法远程遥控汽车,车内的一系列联网功能也都失效,讽刺的是,车主们只能自己花钱买流量。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车辆无法完成维修保养。因为车企破产停产,厂家此前授权的网点都关闭了,企业此前的所有承诺都成了一纸空文。更早之前已经倒闭的威马汽车,他们的车主早已提前“享受”过一系列问题了。
烂尾车的车主已经事实上被抛弃,那些已经停产或者是正在进入破产流程的企业,原先的整个质保体系都在崩塌之中,与之合作的一些项目也不复存在。哪吒汽车的车主这个月就收到了车联网终止服务短信通知。
既然被企业彻底抛弃了,那么这些车主只能吃哑巴亏吗?汽车的维修保养具体该怎么做呢?
维修是找不到门的
汽车的售后服务为什么很关键?因为不同品牌的汽车设计、布局以及使用的器配件都不太一样。这就是为什么售后服务要成体系发展,大的汽车品牌可以自己搭建服务体系,或者是与整个行业共同构筑起合作关系,这样就可以保证汽车销售之后的维修保养顺利进行。
企业如果破产了的话,原先的承诺自然就没办法兑现了。最关键的是,业内的那些合作者也会放弃这一家品牌的相关业务,毕竟企业都不存在了,继续保留业务的话,帮助消费者修车有时候都找不到零件。
一些烂尾车车主告诉采访的记者,很多汽车品牌在卖车的时候曾经承诺终身质保,这些承诺也是汽车营销的卖点,可是现在这一切都变成了泡影。
不要说终身质保,现在这些烂尾车连正常的维修保养都做不到,正规的4S店不接他们的生意,所以他们只能去那些独立的修理厂进行维修,也就意味着没有任何保证。
相对于燃油车更尴尬的地方在于,新能源汽车日常维修的频次较低,比如燃油车需要更换机油以及更换其他零部件设备,新能源汽车在买车的前五六年基本上不需要维修。
如此一来,社会上那些独立的汽修厂基本上都是在做燃油车的维修保养业务,根本没有多少汽修厂做新能源汽车的保养业务。
除此之外,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大量的厂家会专门锁定4S店,这就形成了一定的封锁,既涉及到业务层面,也涉及到技术层面。所以对那些独立的汽修厂来说,他们没有必要冒着风险去承接不熟悉的业务。
因为有些汽修厂如果没有跟车企合作的话,如果没有取得相应的资质,独立围绕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投资要在500万以上,甚至有些还会超过1000万元,小型的汽修厂承担不了这样的前期投资。再加上回报周期很长,风险不确定,以至于很多汽修厂的老板都会主动避开新能源汽车。
这样一来,那些烂尾车的车主就更没有保障了,车企已经倒闭,汽修厂也不愿意承接汽车的维修和保养,情形一下子就变得相当复杂。哪怕是有些汽修厂接下的业务,维修保养的水平也是好坏不一,收费也不透明。
但由于烂尾车车主处在劣势的地位,他们根本没有议价权,哪怕是维修成本很高,也只能咬牙接受。所以大量的烂尾车车主,只能在维修保养方面吃亏。
不宰你宰谁?
烂尾车维修难度太大,所以一些小型的汽修厂就会趁机宰客,可有时候这种情况也是迫不得已。一个车主告诉记者,汽车的动力电池主板坏了,然后他跑到汽修厂去询问维修价格,老板告诉他,拆开电池查看问题就要1000块钱。
这已经不是宰客,而是直接要把客人吓跑。因为站在汽修厂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的维修和燃油车的维修完全不一样,要是修出了问题,后面产生的一系列纠纷更大。
这名车主后来和汽修厂达成了一个临时协议,但他后来又反悔了,因为觉得对方报价6000元价格太高,于是就找了外地的一家汽修店,最终价格降到了4000元。可即便如此,他依旧觉得这个报价并不合理。
在这种局面下,有些烂尾车车主面对一些小问题,只能自己在网上购买配件,然后再拿到维修店去修理,因为这样相对便宜,比如更换一个轮胎轴承,如果完全让汽修店做的话,总共花费将近500元。
但如果车主提前在网上买了配件,只是让汽修店出一下工费的话,整体的费用最多也就200块,差了一半儿还不止。面对这样的情形,很多烂尾车主只能互相帮助,互相寻求解决方案,有些车主干脆在网上查找教程,自己修车。
主要问题就在于,一些车企倒闭之后,零配件根本搞不到手了,但也不是说完全没有零配件。
一般来说,有些车企倒闭之后,大量的原厂配件会流通到市面上,因此即便不存在完善的售后体系,有的汽修店也能在市场上搞到配件。
另外一部分配件则是来自于那些倒闭的4S店,这些门店在开业期间都会提前储备一些零配件,如果没有消耗完的话,这些零配件还会再次进入市场流通。
最后一部分零配件则是来自于报废车的拆车件,这部分零配件的规模以及质量就更复杂了,基本上没有任何保障。
所以从整体上来看,汽车的维修保养虽然很关键,也应该建立更完善的体系,但是整个市场也有一个客观的规律,那就是倒闭了的车企和品牌不可能再次进入这个系统中流通,只能是被一步一步边缘化,毕竟市场流通也是需要成本的。
但是,这依旧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新能源汽车过去10年来的野蛮化发展,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样,哪怕在营销领域都变得越来越通胀化了。
一亿销量的数据是怎么吹出来的?
蔚来汽车的董事长李斌说了,按照大家公布的订单数量来统计,营销量都超过1亿辆了。但实际的数量是,今年 1~8月份,全国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大约是1793.4万辆,累计零售销量1469.8万辆。
那么1亿辆的数据是怎么吹出来的呢?原来,现在的车企每发布一款新车,就会公布所谓的订单捷报,有些车企据说一小时的订单量就能够破万,三天的销量就能超过10万辆。如果这些数据没有水分的话,那么市场上所有的车型几乎都是爆款了。
原来,这些数据都不是订单真正的转化率。业内人士指出,一些车型的小订单存在着盲目下单的情况,而这种情况的实际转化率只有10%。
也就是说,如果一款新车型有10人下单的话,最终真正买车的可能就只有1个人。但是有些车企把最初的下单量都统计为营销量了。如此一来,车辆营销的数据自然会越来越好,最终也是越吹越大。
很多业内人士也不认可这种做法,因为这是一种膨胀,类似于通货膨胀,相当于自己给自己挖坑,吹出来的数据很高,实际的销量却没有那么多,最终没办法向整个市场和消费者交代。
可现在,由于处在风口,企业的盲目最终会转移到消费者身上,有些消费者也会盲目下单,但是却没有意识到整个市场还会激烈洗牌。当有些车企被“洗掉”之后,购买这些汽车的消费者最终也就变成了烂尾车车主。所以,真正的问题就是这样产生的,真正的原因就是人们太过于盲目。
结语
截止到今年5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总量已经接近149万家,今年前4个月新增加的企业就接近13万家。当然,这些企业不全都是生产汽车的,大量的企业都是周边附属产业,是帮助车企生产零配件的。
在这种巨量发展的模式下,等到市场最终走过了增量阶段,在存量阶段激烈竞争的时候,又有很多企业肯定会被涮下去,只要存在这种情况,就一定会存在烂尾车。
所以说,热闹的时代不能光看热闹,还得看一看汽车本身究竟怎么样,还得看一看汽车的品牌究竟怎么样。如果没有这个意识,那么买到烂尾车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当然了,如果车主有钱,那就另当别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