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号的晚上,天气闷得人要起火,就在东莞南城这边溜达。我这辆唐L dmi刚OTA升级了智驾系统两天,那天心里怪痒,趁着这会儿小区车位空了点,索性试起了刚推的自动泊车。停车时候为了省事,先汽车头朝里停进去,没费什么劲,前几次都灵光得很。
等要出库的时候,我心想,还是得踩一踩新功能的底线。就点了车尾泊出,俩手背到脑后,一边瞅着窗外鬼影幢幢,那车倒是没喊一句警报,也没“滴”一声警示,看着屏幕上描的轨迹也没觉察有什么不对。结果,刚听见“咔——”,心脏差点窒息。下去一瞅,原来尾门玻璃和那后饰板给一个车库里的悬空梁撞得稀烂。赶紧现场拍了个视频,照片也留了,心里暗骂真倒霉。
以前在群里听得多了,什么智能泊车“L4级”吹得飞起。就比如比亚迪那套,说是7月9号起,全国兜底,自动泊车撞了管到底,还到处宣传赔。想起这码事,我头一个就抓起手机,400那边拨了过去。客服小伙声音还挺客气,说安排周边4S店的师傅,十分钟都不到,对方回了电话,跟我逐条问起事故细节。讲完,师傅就让我明早开车去4S店,带上事故录像。还挺谨慎,说是要调技术员监定才能理赔。
其实说起来呢,自动泊车确实是给很多新司机撑了把伞,但广州这边,特别老旧小区,随处冒出来的那种斜吊着的空梁子,机器再聪明也未必看得全。4S店技术员后头打电话还叮嘱,说下回看见这种“空梁障碍”,最好还是肉眼多瞧两眼别全指望系统。有次我在群里刷群友吐槽,有人说他爸在顺德老菜市场那种有铁链子的车库,泊车辅助根本认不出来障碍,差点把尾巴剐花。不光我一个。
聊到冷门配置,唐L这车有个“可以外放电”的小插口,理论上能拖个灶台出来露营,用起来居然比常规的220V插板要省心,有时候朋友来钓鱼,氛围灯+小冰箱一块全吃下,不喊累。但移动电源冷热交替容易氧化头,有个老同学修车说,定期抹点润滑油口儿,能顶住沿海这湿气。还有人测过莫名其妙的“全景摄像头盲区”,说右后轮正对斜杠,黑白反色情况下摄像头会花屏,技术员甩手一句:这玩意儿国产厂家都差不多,别卖太深,不然保修都没得说理。
事故那天,4S技术员落一句:“智能归智能,你自己也得睁睁眼,别想鱼死网破全赖车。”他还噱头式问我,回去路上堵不堵,还有没有兴趣试试主动避障。我笑笑没吱声,自己心里早点了根数:不管厂家多大声嚷着L4,碰见有横梁斜柱,倒是这系统还挺“人味”,时灵时不灵的。
第二天上午去了4S检查,师傅那口音里都带点莞味:“你瞧,这玻璃得定制,后饰板咱仓库有一块。”单子写完,说这次厂家兜底,修理免费。但暗地里吐槽一通:“悬空障碍物,三号摄像头看不着,你再测,也识别不出。广州这老小区,天天一堆。”碰巧旁边有个送货的小哥看热闹,还喊了声:“早说靠肉眼,省着乱花修玻璃钱!”我也只能和他苦笑各自走。
后来视频发去群里,群主装模作样讲一堆技术八卦。有懂行的又提了一句,唐L的“大视场泊车雷达”其实测距准确,但太细的、悬着的梁,感应线就像打空炮。顺便提下二手的,去年有车主想卖,结果车身外观有3个钣金,新买家还担心这“智能势头”会不会更难出手。后头竟有人建议直接拿去做商用、日租,“修理兜底还能省点心”。
修车那会儿刚好梅雨季,下午我在厅外抽烟,瞅师傅拆玻璃时嗑得愁眉苦脸。零件找了快一周,还跟我闲扯说要是换成二三线品牌,这种事故可没售后兜着,焊得再精密也得自掏腰包,“有的师傅私下修,还赶不上这次快。”这句话夹杂着无奈:
“终歹是智能机器唔识‘无规’。”
说来也奇怪,修好第二天下班回家又撞见晴天。原地怔了半分钟,隔壁那家中年大叔走过来,掏出香烟递给我:“新科技虽好,咱还是要多看两眼呐。你说是不是道理?”我狐疑地嗯了下,腾出手顺手拍了下尾门,新玻璃锃亮,还残留着点维修后师傅的指纹。
广东秋天猝不及防,下回要是真想起自动泊车,保不齐还得再溜一圈看有没有吊梁。群里有人正讨论新能源车年检跟这套系统的冲突,谁都说不准。但车,终归还是自个儿要负责盯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