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式微?4月终末中大型SUV销量榜:唐L位列次席,途昂榜上无名
最近有没有察觉到,路上那些体型魁梧的SUV,似乎愈发“沁绿”了?此“绿”非彼“绿”,指的是其动力渊源——新能源。近期的销量榜单颇具戏剧性,4月终末一周中大型SUV的销量数据一经揭晓,燃油车阵营近乎铩羽而归,前十甲里仅存宝马X5这棵孤木难支。
理想L6一举夺魁,比亚迪唐L亦奋起直追,位列次席。若说理想能征善战,大家或不以为奇,毕竟“奶爸神车”的美誉并非浪得虚名。然而,唐L竟能力克一众老牌劲旅,位列第二,确乎令人刮目相看。反观昔日中大型SUV销量榜的常胜将军途昂,此番竟榜上无名,这落差,着实令人唏嘘。
榜单前二十名中,燃油车寥寥无几,且其销量与往昔相比,实难望其项背。理想L6的销量高达4331辆,可谓断崖式领先,碾压式的胜局。宝马X5虽勉强守住了燃油车头把交椅,位列第四,但与前列的新能源劲旅相比,差距显而易见。
智界R7、魏牌蓝山等后起之秀,周销量亦突破千辆大关,问界M7虽堪堪跻身前十,但近来表现委实差强人意,销量呈下行之势。坦克500新能源,途昂,豹8,传祺向往S7,哈弗H9,这些,也还算可圈可点,位列前二十。
你或许会辩驳,这不过是些许表面现象,区区销量数字而已。但数据背后,折射的是消费者的抉择,是市场走向的嬗变。
那么,问题来了,缘何燃油车骤然失宠?果真仅仅是因为新能源车更胜一筹吗?抑或另有隐情?
一方面,新能源车的技艺确乎在精进。电池续航的焦虑有所纾解,充电桩的铺设也日渐普及,驾乘体验亦愈发优异,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也渐趋成熟。另一方面,政策也在推波助澜。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赠与牌照,在某些限牌城市简直是刚性需求。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在于消费观念的转型。当下年轻人购车,不仅看重实用性,亦看重环保、科技感。新能源车恰好契合了这些诉求。加之国产品牌在新能源领域锐意进取,性价比也更胜一筹,自然更易赢得青睐。
当然,燃油车亦有其自身优势。譬如,加油便捷,无需担忧续航,长途驾驶更安心。且,对于某些追求驾驶乐趣的人而言,燃油车的操控感是新能源车难以企及的。
故而,与其论燃油车“式微”,不如说是市场在重新洗牌。消费者在以足投票,择取更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
但话又说回来,现在将燃油车一概而论,全盘否定,亦未免失之偏颇。毕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燃油车在某些场景下依然拥有存在的价值。
譬如,对于某些经常长途跋涉的人而言,燃油车仍是更为稳妥的选择。且,某些经典车型,如宝马X5,依然拥有着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与用户口碑。
所以,未来的市场格局,或许并非新能源车完全取代燃油车,而是两者共存,相辅相成。正如当下流行的混动车型一般,既兼具燃油车的续航优势,又兼具新能源车的环保节能,方是更为切合实际的选择。
言及于此,我又忆及数年前,众人皆在热议“互联网+”,仿佛所有行业都将被互联网颠覆一般。但如今再回首,互联网并未完全取代传统行业,而是与传统行业融合,形成了新的生态。
汽车行业亦是如此,新能源车不会完全取代燃油车,而是会与燃油车融合,形成新的出行方式。
所以,与其忧虑燃油车“式微”,不如拥抱变局,积极顺应新的市场格局。无论是车企,抑或是消费者,皆应秉持开放的心态,理性看待新能源车与燃油车的优劣势,择取最适合自身的产品。
或许,有朝一日,我们回首审视今日的这场“战争”,会发现这并非一场你死我活的角逐,而是一场共同精进的演化。而最终的受益者,依旧是我们消费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