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话说,年初那会儿,雅迪钠电池电动车续航号称突破120公里,那可是直接冲上热搜,燃爆了整个电动车圈子!谁成想,这才几个月啊,比亚迪开了一场发布会,风向立马变了!评论区全是:"500公里续航两轮车?这是要革了摩托车的命啊!"小编蹲在比亚迪深圳会展中心的展台,亲眼见证了经销商们那叫一个热情高涨,围着搭载刀片电池的立马电动车摸个不停,瞬间感觉:咱中国新能源这创新速度,简直是"神速",根本不给对手喘息的机会!
雅迪、爱玛还在为钠电池量产庆祝呢,比亚迪5月17号直接扔了个"王炸"——刀片电池!这波操作,妥妥的降维打击,让小编想起了当年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那会儿,诺基亚的物理按键再耐用,也扛不住触控屏带来的用户体验革命啊!现在比亚迪把汽车级的电池技术下放到两轮车上,180Wh-kg的能量密度,直接碾压钠电池160Wh-kg的"天花板",更别提那3000次的循环寿命,简直筑起了一道技术"护城河"!小编还听到一位电池行业的"大佬"悄悄说:"这简直就是把航空发动机装进了拖拉机!"
不过,钠电池也不是吃素的。
小编之前在呼伦贝尔零下30℃的大街上,亲眼看到搭载宁德时代钠电池的雅迪电动车,一点火就启动了,旁边的锂电池车都冻成"冰雕"了!这抗冻能力,本来是钠电池的"杀手锏",结果比亚迪来了个更狠的——计划2026年在东北建上万个换电站!用基础设施建设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这"全产业链"的碾压优势,有点当年华为自研芯片那味儿了!
政策方面,新国标里新增的16项安全检测标准,简直是刀刀砍在钠电池的"软肋"上。
国家电动车质检中心的数据显示,刀片电池的针刺实验,热失控时间比国标要求长了12分钟,这可是关键时刻能保命的!再看看某钠电池厂商的测试报告,连续充放电实验中,热管理系统居然三次触发保护机制,这安全性,消费者能放心吗?
资本市场也挺有意思的。
比亚迪入局的消息一出,钠电池概念股直接"跳水",比亚迪供应链企业的股价一周暴涨23%!但深交所龙虎榜数据却显示,机构资金正在悄悄买入中科海钠。
这或许说明,产业资本更看好钠电池在重卡启停系统领域的潜力,江淮汽车那个搭载新型钠电池包的,20分钟就能充80%的电,这速度,绝了!
消费者的选择才是最真实的。
小编去广州电动车市场转了一圈,发现搭载刀片电池的车型,都要排队两周才能提货,钠电池车型则是一天降价300,疯狂清库存。
立马电动车的经销商老张给小编算了一笔账:"刀片电池版虽然贵800块,但十年省下来的换电池钱,都能再买辆新车了!"这种长期价值,比啥广告都管用!
当然,技术路线之争,从来不是"你死我活"的。
国家能源局最新的储能产业白皮书显示,钠电池在电网侧储能的招标份额已经涨到18%,这或许才是它的主战场。
就像液晶显示器取代了CRT,但等离子技术依然在专业领域发光发热。
比亚迪也明白这道理,他们马上要量产的大圆柱钠电池,摆明了是要"通吃"高低端市场。
站在深圳坪山比亚迪总部楼顶,看着自动化产线上源源不断生产出来的刀片电池模组,小编突然明白:中国新能源的厉害之处,不在于单点突破,而在于能快速把实验室里的成果转化成产业优势。
西方还在纠结钠锂技术路线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已经完成了技术储备、产能布局、标准制定,这"三板斧"下去,谁顶得住?这种全生态的竞争力,才是"刀片电池现象"背后的真谛!
免责声明:本文的时间、过程、图片,人物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