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个月底,苏州工业园区某停车场流出的路测视频在网上疯传。
我当时刷到这个视频,还以为自己看错标签了。
我心想,这确定不是把MEGA拍扁后塞进SUV壳子里了吗?再仔细一看,前挡风下沿那条1.8米的星环灯带,我差点把手机都扔地上了。
这灯带,晚上开着上高架,好家伙,别说路标了,连前车车牌都能照得清清楚楚。
一、这台“四不像”,改写了三十年的车身分类标准
那些造车的行家都知道,SUV、MPV和轿跑,它们各自的气动布局完全不同。
可理想i8倒好,偏偏把子弹头MPV的车头、轿跑的溜背以及SUV的离地间隙融合在一起。
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前机盖和前挡风的连接角度,看着就像被液压机压了三十度的奔驰大G,就这设计还能装进双激光雷达,我真是服了。
上周我在汽车之家论坛,看到一个干了二十年的钣金师傅吐槽说:“现在这些新势力的设计师是不是就只会用3D打印机啊?前悬这么短,车头碰撞溃缩区都不知道挪到哪里去了。”
结果没过两天就被打脸了!有个大V拿到内部参数显示,那块“子弹头”里塞了三级缓冲结构,比传统SUV吸能效率高出40%。
我就说,这车要是开上路,最高兴的估计就是汽修厂老板了,这造型的覆盖件可太难修了。
二、手机充电位的暗战,暴露了奶爸用户的真实需求
别看中央扶手那两个带散热风扇的无线充位置不显眼,这可都是理想用户论坛投票选出来的“民心工程”。
去年L9车主群里,天天有人抱怨,现在手机越做越大,放在杯架边充电,容易刮花后排出风口。
新款i8直接把充电板做成了倾斜20度的滑轨结构,实测Mate60Pro横竖都能卡住。
不过,最让我佩服的还是那个可拆卸的“奶瓶保温套件”。
之前准车主群就在传,说扶手箱里能放下四个贝亲奶瓶,还有专门的紫外线消毒格。
有网友调侃说这是“移动的月嫂专座”,我觉得这话一点都不夸张,现在谁家二胎家庭出门不是像带着个移动小卖部一样。
三、充电速度的军备竞赛,藏着供应商的生死局
官方说能充电十分钟续航500公里,这话听着就跟三年前某厂商说的“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差不多。
不过我深入了解了一下供应链消息,发现宁德时代这次给的5C电池用了全新的多孔集流体技术。
我有个做电池包的朋友偷偷跟我说,这玩意儿散热结构就像蜂窝煤,电流密度能提到常规电池的2.3倍。
但是有个隐患大家可能没注意到,长三角某超充站的技术员跟我吐槽,这个电压平台跟现在90%的充电桩都不兼容。
理想倒是财大气粗,说要在七月底前铺完2500座超充站。
但我前两天路过浦东的那个站点,六个充电位有四个被网约车当成停车位用了。
这场景,跟当年特斯拉刚进中国的时候一模一样。
四、激光雷达的位置博弈,藏着城市NOA的野望
前挡风上沿那个凸起看着挺突兀的,其实那是四颗128线激光雷达的集成模块。
别的车企都把这东西藏起来,理想偏要把它做成「头顶犄角」的视觉符号。
上个月我在苏州试装车体验的时候,工程师演示了个超厉害的操作:在暴雨天气下,这四颗雷达居然能通过雨滴反射测算地面水流方向。
这技术要是真能用起来,怕是要抢了气象局的饭碗。
不过也有出问题的时候。
上周有个汽车博主发的测试视频里,i8在隧道里突然来了一脚急刹,原因竟然是激光雷达把通风口的水雾识别成了障碍物。
评论区都炸开了锅,一堆人调侃说:“这哪是自动驾驶啊,分明就是科目二模拟器。”
哎呀,我想起汽车圈流传的那句话“创新的本钱是挨骂的勇气”。
现在看理想i8这车,就跟十年前的ModelS似的。
当年谁不觉得马斯克把ipad塞进汽车里是自寻死路啊?说到底,这理想i8到底能不能成功,估计得看三年后的二手车商敢不敢收。
反正我打算七月底去门店蹲个首批试驾,到时候再跟你们好好说说这辆“四不像”到底是工业奇迹还是行为艺术。
理想i8无伪装实车曝光,外观“四不像”,打破常规
0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