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最近热闹得很,刷微博、朋友圈,各种新车爆料接连来了,感觉新能源市场又有新玩家要“拉爆”了。这次特别抓眼球的是增程式车型,一下子用上了80度的大电池。以前只有纯电高端车敢用这玩意儿,现在连增程式都卷进来玩大容量。零跑的D系列据说直接搞80度,纯电跑500公里不是梦,小米也是同样思路,昆仑增程SUV就对标理想L9——业内都在盯着谁能一把拿下续航焦虑这块蛋糕。
说到增程式,最经典的吐槽就是技术落后,网友都玩梗,说它“脱裤子放屁”,意思是你既有发动机又有大电池,像做了两套系统,图啥呢?说老实话,这种观点挺流行,但数据和实际体验才是硬道理。去年智己LS6、问界M9都用的是增程,和纯电版同线生产,效率直接拉满,成本压得更低。反观多档DHT,搞得花里胡哨,维修难度直接上天,生产环节多到让工程师都头大,前阵子还有变速箱故障事件被爆出来,论坛里都闹翻天。
多档DHT这技术真就不行吗?其实在高速能耗方面确实有点吃亏,100公里差个一升油,但不能说就完全拉胯。一些人强调DHT全地形性能,感觉开啥路都不虚,但实际对比数据,增程的大电机真不是开玩笑,纸面参数看着还行,实地加速实测直接碾压。去年某车评博主拉了好几个DHT车型和增程式一起测,一路飙车,增程式反而更快。动力、响应这些,车企宣发再花哨,上路一分钟就见高下。
再说生产和成本这一块。增程和纯电能共线生产,厂家直接根据市场调配库存,灵活。DHT多档车型呢,挡位越多结构越复杂,产线卡脖子,成本上去了,后续维修保养就更费钱。我表哥朋友那辆DHT车,用了两年,变速箱出幺蛾子,修了好几次,最后自己吐槽说,还不如多加点钱上个大电池增程,省心。
用户体验这块其实最能说明问题。身边开过纯电的,都说增程式车,驾驶起来那叫一个丝滑,油电切换根本没啥顿挫感。没开过燃油车的,可能体验不出区别,但只要真正去试试,两者之间的平顺性差距还是挺明显。最近一个用户论坛投票,七成多开过纯电车的人直接选增程式,原因就一个:安静、省事、不容易坏。大家都怕修车,只求一个稳。
这次用80度大电池对市场冲击也不小,空间跟成本是两大难题。现在增程式车型疯狂扩容,DHT车不是空间塞不下,就是加成本加到用户下不去手。极氪那个挺畅销的车纸面说是DHT,其实只有单挡,真正的多档产品,没一个敢装大电池,不是设计卡住就是费用太高。消费者心里都有本小算盘——买得起、用得轻松,谁还看得上复杂费钱的老路数?
当然还是有不少人对DHT念念不忘,觉得技术牛,传统车企吹得天花乱坠。其实仔细想一想,增程式这种“电油混搭”,不仅续航能力越来越猛,而且生产和维护成本都低不少。现在车企懂得套路,配置表上功能扎堆,但真正能让你省心的才叫好。选车的时候,说白了,网上热门参数只看一眼还不够,还得实际体验,别让各种宣传词给绕晕了。
说到这,新能源市场卷出了新花样,不管你支持增程还是DHT,核心还是看舒服不舒服、划算不划算。现在谁抓住了大电池优势,谁就能冲在前面。未来市场怎么发展,真就得看用户用脚投票了。如果你最近正要入手,不妨实地体验,再挑自己最合适那一款。也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观点不同才有意思,小编写文不易,感谢每一个点赞关注,有啥内容想补充或者觉得有错,欢迎后台联系,我们会努力查证、修正,争取文章越做越好。希望大家今年能选到心仪的新车,生活一路长虹!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