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走过的路,小米一步也少不了!

“小米汽车目前招受着前所未有的饱和式攻击” 当下之世,科技日新月异,汽车产业亦如翻涌浪潮,不断推陈出新。小米,这个在诸多领域披荆斩棘、成绩斐然的品牌,怀揣着雄心壮志踏入汽车领域,本应是在这浪潮之上乘风破浪,却不想遭遇了恶意诋毁的暗礁,面临诸多风波。

特斯拉走过的路,小米一步也少不了!-有驾

起因:荒诞不经的对撞测试

2024 年 8 月 13 日,一个百万粉丝的汽车博主发布了一则名为《当小米 SU7 撞上一辆极氪 007》的视频,瞬间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视频中,该博主将小米汽车与极氪汽车进行对撞测试,碰撞速度为 60 公里 / 小时,按照 90% 的重叠率进行碰撞,碰撞后小米 SU7 出现了小电瓶断电、车门无法打开的情况,而极氪 007 似乎表现更好。此视频一出,立马引发了公众对小米汽车安全性的广泛质疑。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小米汽车迅速作出回应,指出该所谓 “测试” 存在严重问题。其测试设置不严谨,记录不完整,结论更是不科学。小米表示,在开发过程中,小米 SU7 已经历严苛碰撞测试,无安全隐患,并未出现视频中所述问题。后来,该博主也在次日发布致歉声明及视频,承认原视频中 “电瓶正极电源线被撞掉” 的说法不准确,且对原视频进行了修改。

但已然造成的影响却如泼出去的水,难以收回。这一事件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大量不明真相的公众对小米汽车产生了负面印象,给小米汽车的商业信誉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严重损害了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经过:虚假宣传风波再起

本以为对撞测试事件平息后一切能回归正轨,岂料小米汽车又陷入虚假宣传的泥沼。小米 SU7 Ultra 版宣称碳纤维前舱盖的双风道设计不仅改了外观件,内部结构也进行了改变,并支持轮毂散热。然而,有车主以及业内人士经检测发现,前舱盖开孔仅为外观装饰,“双风道高效导流” 碳纤维开孔,既无气流导引功能,也未改善散热性能,内部结构与普通铝制机盖几乎一致,仅减重 1.3 公斤。这一发现让众多消费者感到被欺骗,认为小米汽车存在虚假宣传的问题。

对此,小米汽车在 5 月 7 日晚间表示 “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并推出补偿方案,包括限时改配服务和赠送 2 万积分。然而,车主们对此并不买账,认为改配需重新排队 30 周以上,积分补偿仅为选装费的 4.7%,且未覆盖退车诉求,遂自发组群维权,要求小米汽车无损退车并索赔 “退一赔三”。

至于小米汽车是否构成虚假宣传,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黄平律师表示,需有权机关最终作出认定。但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如果小米汽车之前宣传与事实不符,则涉嫌虚假宣传。此外,对于部分车主 “退一赔三” 的诉求,还需结合相关事实认定是否构成消费欺诈,例如该宣传是否是故意为之,消费者是否仅因该宣传才购买该车等。

目前已经证实双风道高效导流是真实有用的!

本质:恶意诋毁背后的隐匿动机

探究这些恶意诋毁行为背后,或许隐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动机。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汽车市场竞争尤为惨烈。小米作为新兴力量,其崛起势必会对传统汽车品牌及其他竞争者造成冲击。于是,某些竞争对手便可能暗中指使,雇佣所谓的 “博主”“网红” 发布不实信息,试图抹黑小米汽车,扰乱市场秩序,削弱小米汽车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进而为自己谋取不正当的市场竞争优势。

特斯拉走过的路,小米一步也少不了!-有驾

此外,当下网络环境纷繁复杂,部分不良媒体和个人为博取眼球、赚取流量,不惜制造轰动效应。小米作为知名大品牌,自带高流量属性,自然成为他们争相利用的目标。这些不良媒体通过编造虚假信息、夸大事实、恶意炒作等手段,吸引公众关注,获取高额流量收益,全然不顾事实真相,不考虑对小米汽车所造成的严重损害,以及对社会舆论环境的负面影响。

再者,网络的匿名性为一些心怀叵测之人提供了保护罩。他们在网络的暗角里肆意发泄私愤、嫉妒等不良情绪,对小米汽车进行恶意诋毁。或许是因为其个人利益与小米汽车存在冲突,或许是因对小米的快速发展心生不满,便妄图通过诋毁小米汽车来达到自己的心理平衡,却全然不顾这是一场多么荒谬且有害的行为。

特斯拉走过的路,小米一步也少不了!-有驾

影响:信任危机的蔓延

鲁迅先生曾言:“诚信为人之本。” 信任,于企业而言,是立足市场的基石;于消费者而言,是购买决策的关键。然而,这一系列的恶意诋毁事件,致使小米汽车面临着严峻的信任危机。

消费者对小米汽车的品质、安全性和宣传内容的真实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原本心仪小米汽车的潜在消费者,或许会因这些负面信息而犹豫不决,甚至放弃购买计划;已经购车的消费者,也会对其所购车辆的价值和可靠性心生不满,进而影响其对小米品牌的忠诚度。

在资本市场上,信任的崩塌同样引发了连锁反应。小米集团的股价因这些负面事件遭受重创,市值大幅缩水。投资者对小米汽车的未来发展信心受挫,纷纷抛售股票,导致股价持续下跌,给小米集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也影响了其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和战略布局。

品牌形象的损害更是难以估量。小米一直以来致力于塑造高科技、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品牌形象,但恶意诋毁事件的不断发酵,使其品牌形象蒙上了厚厚的阴影。要重塑消费者对其品牌的信任,小米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源,进行品牌公关、产品改进、质量提升等一系列工作,才能有望挽回市场份额,重新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反思:营造风清气正舆论环境之必要

小米汽车被恶意诋毁一事,实为当下网络环境中企业遭受不实信息侵害的生动缩影。我们当深刻反思,如何才能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让企业能够公平竞争、健康发展。

于法律层面,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恶意诋毁、虚假宣传等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使那些企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的个人和组织望而却步。司法机关应积极作为,对于此类案件迅速立案、公正审判,及时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以彰显法律的威严和公正,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于媒体层面,各类媒体应坚守新闻职业道德,秉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进行报道。在发布信息前,严格核实信息来源,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切勿为了追求流量和关注度而肆意夸大、歪曲事实,甚至编造谎言。同时,媒体应积极传播正能量,引导公众理性看待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于消费者层面,我们应保持理性和客观,不盲目跟风、不轻信谣言。在面对网络上的各类信息时,要学会独立思考,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对于未经证实的消息,不随意转发和传播,避免成为恶意诋毁行为的 “帮凶”。只有消费者自身具备了较高的媒介素养和辨别能力,才能不被不良舆情所左右,也才能促使网络环境逐步得到净化。

于企业层面,小米汽车当以此为鉴,一方面,面对恶意诋毁,要积极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及时澄清事实真相,向公众传递真实准确的信息;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应不断加强产品质量管控,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以过硬的产品实力和良好的品牌口碑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

这世界本非完美,企业发展之路亦是荆棘丛生。但唯有各界共同努力,还企业以公平公正的舆论空间,使其能在风清气正的环境中奋力前行,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小米汽车,愿你历经风雨,仍能砥砺前行,在汽车领域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也愿我们这个社会,少些恶意诋毁、多些真诚善意,让每一个怀揣梦想、努力奋斗的企业都能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

特斯拉走过的路,小米一步也少不了!-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