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已经从科幻的遐想逐渐变为现实。如今,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探索再次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九家车企荣获了L3级别自动驾驶汽车的上路测试资格,标志着自动驾驶技术在中国正式步入了商业化应用的快车道。、
6月4日,国家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相关通知,公布了首批获得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资格的九家车企联合体名单。这九家车企分别是长安、比亚迪、蔚来、广汽、上汽、北汽蓝谷、一汽、上汽红岩和宇通客车。
它们将先行接受层层考验,最终获得自动驾驶车辆上路的路权,并有可能获得向私人生产出售自动驾驶车辆的资格。
但是,令许多人感到疑惑的是,一些在自动驾驶领域颇有名气的车企,如奔驰、宝马、特斯拉、小鹏和华为等并未出现在此次名单中。
这引发了公众的疑惑和好奇,国家四部委联合发布的L3试点名单到底有何标准?为何这些知名企业未能入围?
事实上,这九家试点车企和关联公司被分为三类:
以Robotaxi为主的,目标是L4级别;以C端乘用车为主的,更偏向L3级别;以及以干线物流为主的,L3、L4并行。这种分类是基于不同使用场景、技术难度和商业模式的考虑。
特斯拉的FSD和小鹏的XNGP都明确表示是L2级别,因此并不在本次L3/L4试点的适用范围之内。
这次L3车企车型的试点有何重大意义呢?
它实际上是一场“入学摸底考试”,其真实意图是自动驾驶车辆在模拟环境、实际道路等环境下的测试验证能力,要求车企提交完善的安全评估方法,并在监督之下进行测试。而“试点通行”则更像是一场“高考”,需要车企自愿报名并接受更为严格和全面的考察。
具体来说,通行试点分为五个阶段:试点申报、产品准入试点、上路通行试点、试点暂停与退出、评估调整。
当前,这九家车企只是完成了最初的申报试点的遴选,但工信部明确表示,未通过或尚未申请的车企仍有机会再提交申请,因为目前没有设置“有效期”的限制。
这次试点的政策是“宽进严出”,也就是说虽然获得试点的资格相对容易,但后续的上路通行或量产将会面临更为严格的考验。
这种策略旨在确保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未来的大规模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入选名单的九家车企获批“通行试点”,将为L3/L4自动驾驶技术的技术研发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尽管未来仍面临诸多技术和政策上的挑战,但这次试点已经为高阶自动驾驶的落地进程铺平了道路。
然而,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离真正购买到L3/L4汽车仍有一段距离。目前市面上的带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和智能网联的自动驾驶汽车并不完全等同。市面上的L3级别自动驾驶车辆和L4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正在进行准入试点,而销售的车辆大多仅搭载L0到L2级别的驾驶辅助功能。
因此,对于汽车生产企业而言,规范宣传行为、加强驾驶员培训、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防止驾驶辅助功能被误用和滥用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驾驶员来说,本着对本人和他人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应严格履行驾驶义务,确保车辆运行安全。
工信部表示,下一步将基于试点实证积累管理经验,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加快健全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严格的筛选和考核,我们期待自动驾驶技术能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人类带来更加便捷、智能和安全的出行方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