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两天瞄上了问界M9那7500元的小蓝灯升级计划,心里咯噔一下:这价格没点料可交代得过去吗?网上评论倒挺热闹,有人说成本估计也就一千多块,甚至有人怀疑是不是纯割韭菜。光看数字,7500元换个灯,怎么也不算便宜。
这事儿我跟老余聊过,他是个老燃油车司机,打电话就嘟囔:说好的小蓝灯,一听7500,我差点以为要换个大灯总成呢!谁闲着没事从整车拆大灯下来给我装啊?你看,人家从渠道端出来的,最了解这种零部件的拆装成本。事实上,这些车灯确实是高度集成的,换个小配件,不是像换个普通灯泡那么简单,成本和工时都不低。只是7500听起来真的有点吓人。
那天,我顺口问老张,一个修理厂师傅,他乐呵地说:哎呀,我这儿装个小蓝灯?最多搞个改装件,成本几百块钱。可厂家搞这个,肯定是盘算着‘赚大’。老张补充一句,他担心的是装了灯,对驾驶视线会产生影响,你得想,这小灯亮了不代表别人就一定为你好,反而可能成别人超车的借口,别人见你开了灯劲头十足,动不动就掐着你超车——没准‘小蓝灯’反成了个倒霉的徽章。
这让我回想,7500元如果换算成电费的话,能加15000度电,也就是说大约能让车里头加满750升汽油的能量——贵灯 vs. 能源,哪个才更值钱?我自己算了算,光是电能量的市场价根本撑不起这个价格。可问题是,升级灯光本身不是简单的灯泡换装,是得换大灯总成,包括主板、晶片、散热系统啥的,这些都拉高成本不止一倍。
我刚才翻了翻之前和朋友们的聊天记录,业界那些声音很分裂。销售们往往赞成这个升级方案,认为能提高整车智能化,但老客户大多觉得被割韭菜了。一个朋友说,M7和M9根本就是不同定价体系,给M7机会?我反正肯定换新款。而另一个圈内人直接吐槽:流氓啊,开个灯还得额外掏钱,车企真够会玩的。
我一度觉得厂家可能更看重政策引导。前不久看到国家相关部门表态,要在整车设计阶段就把小蓝灯功能纳入标配,这样到了时候升级就和收费无关了——政策变了,游戏规则也就变了。但那肯定不是至少现在愿意花7500买灯的人,大概就是那种想炫耀或者以示身份的车主。
我突然有个小跑题,聊聊用户心理。你说同样的钱,7500元能换多少有用的东西。大电池?加油里程?还是智能座舱的实在配件?这对用户感知来说,远比一个提醒别人的小蓝灯更具吸引力。其实有些车企不愿意做单独小蓝灯,未必只是缺乏技术或者人才,更像是利润的最大化策略。毕竟,单独做一个库存件,销售量又不一定高,厂家风险大。
供应链里面这档子事儿,跟做饭差不多。你做一锅饭,换配菜贵不贵,关键看整个菜市场和厨师工时多不多。大灯总成就像那盘主菜,能不能单换一个小配料,成本和风险最关键。厂商肯定不傻,他们不会把利润让给零件供应商和改装件厂家,没利润他们才不愿意分拆卖配件。
也许说这话有点偏激,谁知道背后是不是还有什么市场战略呢?7500元的价格是给高端用户群体设置的一道门槛,过滤出更精准的客户。但我还是怀疑,真正销量爆的版本,还是那种一体化解决方案以及充足升级选项。
修理厂的人说万一网上流出一批改装件,不管有没有认证,肯定会有人买,毕竟价格差了好几倍。这时候小蓝灯的安全作用就成了个问号,是不是得权衡一下合法升级和非法改装之间的关系。对了,还有电动车卖家们又开始贴标签了,咱家车旧了,卖了还不够买辆新M9,这灯值点钱。
我得承认,一开始看到这个更新计划,我以为是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升级,结果想下去发现,更多是市场或者品牌策略层面的选择,技术层面没那么简单。到这里,我只想问,开车在路上的你,愿意为了一个提醒别人的小蓝灯多掏七千多块钱吗?还是更想把钱砸在续航或者性能上?
灯亮不亮,得看后面的心思和路上的灯光;一块小蓝灯的背后,藏着多少无形的算计和讨价还价啊。(这段先按下不表)
灯光闪烁的时候,你愿意停下来研究这套路吗?还是干脆都不理,踩油门往前冲?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