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G318在2024年6月以“小时订单破3000”的势头高调上市时,没人想到这款被寄予厚望的越野车会在半年后沦为车展上的冷板凳选手。2025年3月,深蓝展台上的工作人员看着隔壁比亚迪展区的人头攒动,低头刷着手机里G318的月销数据——499辆,不足巅峰时期的1/5。这场从云端跌落的戏码,恰似深蓝汽车的缩影:背靠长安集团的技术大树,手握5款车型的豪华阵容,却始终摸不准市场的脉搏。
深蓝G318上市前,CEO邓承浩曾用“方程豹的通过性+理想L7的舒适性”描绘这款车的蓝图。团队特意设计了打破传统方盒子造型的“科幻风”外观,定价17.59万-31.8万元,试图通吃越野玩家和家庭用户。首周1.4万张订单的捷报让深蓝上下信心爆棚,甚至喊出“月销过万”的目标。
但现实很快泼来冷水。上市次月销量仅2000余辆,到2025年1月已腰斩至499辆。用户反馈直指核心矛盾:越野爱好者嫌弃它“四不像”的造型和伪硬派底盘,城市家庭则被高价劝退。更致命的是,原本计划主推的两驱版无人问津,80%的消费者选择四驱顶配,导致产能严重错配。深蓝的“既要又要”战略,最终演变成一场左右不讨好的尴尬实验。
为了挽救销量,深蓝在2024年底祭出杀手锏——全系直降5000元。这本是行业常规操作,却引发老车主集体反弹。一位11月刚提车的用户投诉:“车还没捂热就亏了半年工资,客服只说‘抱歉’。”黑猫平台上,关于“降价背刺”的投诉两天内激增数百条。
这背后是深蓝的无奈。2024年其28万辆销量目标仅完成24万,主力车型S07和SL03占比超七成,但售价已压到11.99万元。用邓承浩的话说:“省下的钱够喝三年奶茶。”这种“半价理想”策略曾让SL03一炮而红,但所有玩家都开始“送激光雷达”,深蓝的性价比护城河正在消失。
在长安的体系里,深蓝本应是最受宠的“嫡系”。朱华荣亲自为S05车主交车,承诺“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但六年累计亏损115亿元、净资产-26.75亿元的财务数据,让这个“亲儿子”越来越像烫手山芋。
深蓝的迷茫从产品线可见一斑:SL03改名L07,S7变身S07,用户调侃“买深蓝得备份说明书”。品牌定位在“高端化”和“大众化”间反复横跳,既打不过阿维塔的科技感,又拼不过启源的性价比。就连被寄予盈利厚望的G318,也因搭载联发科芯片而非承诺的高通8155,遭用户集体维权。
邓承浩多次强调“月销3万即盈利”,但2024年深蓝最高单月销量3.6万辆时,财报仍显示亏损15.72亿元。这暴露了更深层的矛盾:过度依赖增程式技术,在纯电市场毫无建树;五款车型中两款老车扛销量,新车型上市即扑街。
更危险的信号来自市场。2025年比亚迪宋Pro DM-i改款降价,零跑C10增程版杀入12万区间。深蓝的“多生孩子好打架”策略,反而让资源分散。有经销商透露:“S05和L07的销售话术几乎一样,我们自己都分不清该推哪款。”
同行在智能驾驶赛道狂飙时,深蓝的智驾方案还停留在L2+级别。2025年2月推出的3.0系统甚至将G318排除在外,引发车主怒斥“区别对待”。这种技术滞后与长安每年2500亿的研发投入形成刺眼对比。
或许深蓝该学学比亚迪的“爆款逻辑”——与其铺开五款平庸车型,不如集中资源打造一个现象级产品。毕竟,在价格战血流成河的今天,消费者早已厌倦了“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精”的套路。邓承浩再次喊出“2025年50万辆”的目标时,评论区最高赞回答是:“先把G318的蓝屏问题解决了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