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我跟你们说,最近刚过完十一,我这心里那叫一个七上八下的。为啥呢?因为我那天开车出远门,想体验一把新能源汽车的“科技感”,结果在高速服务区,我就看到了那么一幕,简直让我有点蚌埠住了。
你们信不信,那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那叫一个多!排排坐,坐得那叫一个整齐!可问题来了,好几百个充电桩,我数了数,那天我看到的,愣是没几辆车在那儿排队充电!你敢信?明明是节假日刚过去,按理说大家还在回程路上,怎么着,都自带“能量块”上路了?还是说,现在开电动车的人,都练就了“原地续航”的绝技?我当时就一个大大的问号打在脑公屏上: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啊?
说实话,我寻思着,这充电桩修这么多,是为了迎接大家节假日出行的吧?毕竟五一、十一、过年这几个“大节”,那车流量,想想都头大。可平日里呢?这数量一多,就显得有点“大材小用”了,甚至可以说是有点“浪费”。我当时就犯嘀咕了,这事儿不对劲啊。咱作为一名“懂哥”,这点敏锐度还是有的。于是,我火速掏出手机,开始在我那庞大的信息库里“翻箱倒柜”地查了起来。
我顺着网上那些讨论,又结合了我这几年开车的经验,发现这事儿吧,其实挺“现实”的。你看啊,平时大家开车,要么就是日常通勤,要么就是短途周边游,这些路程,说白了,一脚油门下去,基本能到家,或者到目的地,压根儿就不需要中途“充电续命”。真到了需要充电的时候,无非就是那几个节假日,高速上堵得跟啥似的,车主们忙着排队进服务区,根本顾不上“慢悠悠”地给车充电。而且,现在很多车主,家里都有自己的充电桩,晚上充一晚上,第二天又是“满血复活”,谁还愿意在服务区,跟一堆陌生人“共享”一个充电口啊?所以说白了,这玩意儿,就是典型的“高峰期抢破头,平峰期没人问”。
家人们谁懂啊!这高大上的充电桩,摆在那儿,就跟咱当年花大价钱买的健身卡一样,想着能“随时挥洒汗水”,结果呢?大部分时间都积灰了。这说明啥?说明我们现在对于“能源补充”这件事,想法还是太“超前”了,或者说,我们的使用习惯,根本还没跟上这“基建狂魔”的步伐。说白了,这投入跟产出,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有点想不通的是,为啥不能在规划的时候,多考虑考虑实际的“使用场景”呢?非得搞得这么“夸张”,最后落得个“鸡肋”的下场,这不就是“为梦想窒息”的现实版写照嘛!
下次你们再去高速服务区,要是看到那满目琳琅的充电桩,却空空如也,别觉得奇怪。这不叫“资源浪费”,这叫“为未来投资”,只是这“未来”,好像还有点遥远。不过嘛,至少说明我们国家在“基建”这块儿,那是真的“卷”!就是不知道,这“卷”到还能剩下啥?我先替大家“YYDS”一下,希望别让这些充电桩,成为下一个“时代的眼泪”。
声明:文章里90%以上都是原创,剩下的部分借助AI查资料和验证信息。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就是想传递一些正能量,不夹杂低俗或负面的东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