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途月销破万却被降级,奇瑞倾其所有,最终便宜了谁

最近,不少刚买了奇瑞高端品牌星途汽车的朋友,心里可能都有些五味杂陈。

事情的起因是奇瑞汽车在今年七月份的一次内部调整,这次调整动静不小,直接把一直被寄予厚望的星途品牌,从一个独立的部门给“挪”到了奇瑞品牌的大部门里头。

这么一说可能有点抽象,咱们打个比方,这就好比一个家里,原本有个孩子是单独请家教、上精英班,被当成未来的艺术家培养的,结果突然有一天,家长说,为了方便管理,以后你就跟家里其他几个兄弟姐妹一起上大班课吧。

星途月销破万却被降级,奇瑞倾其所有,最终便宜了谁-有驾

这个大班课里,有准备考重点大学的,也有刚上幼儿园的。

这下子,大家就有点看不懂了。

星途,从诞生那天起,身上就贴着“高端”、“豪华”、“科技”这些标签,卖的车也都是十几万、二十几万甚至更高。

而现在,它被划归到奇瑞品牌国内营销事业部,和卖五六万块钱的QQ冰淇淋小电车,归同一个总经理李学用管理。

这消息一出来,网上说什么的都有,但最多的声音还是质疑:这难道不是变相的“品牌降级”吗?

一个奔着豪华路线去的品牌,怎么能和主打性价比的亲民小车放在一个篮子里呢?

这以后,星途的品牌形象还怎么维持?

星途月销破万却被降级,奇瑞倾其所有,最终便宜了谁-有驾

要说清这件事,咱们得先看看星途自己最近的表现。

其实,就在这次调整之前,星途刚刚迎来了一个高光时刻。

在今年5月份,靠着像瑶光C-DM这样的重磅新车,星途的月销量头一次突破了一万辆大关。

这对于一个长期在高端市场里苦苦打拼的国产品牌来说,绝对是个天大的好消息,证明了它的产品力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按理说,正是应该乘胜追击,继续把高端形象往上抬的时候,奇瑞却反手来了这么一出,这就让很多人感到费解了。

明明看着要起势了,怎么突然自己给自己“松了气”?

其实,企业的每一个重大决策背后,都有它的深层逻辑,尤其对于奇瑞这样一家正在谋求大发展的公司来说,更是如此。

要理解奇瑞这步棋,咱们得把眼光放得更远一点,看看它手里正忙活的一件大事——上市。

星途月销破万却被降级,奇瑞倾其所有,最终便宜了谁-有驾

没错,奇瑞正在全力冲刺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这在汽车圈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一旦涉及到上市,那公司的所有行为逻辑,就都要围绕着一个核心目标来转:怎么让财务报表更好看,怎么让未来的发展故事更能打动投资者。

投资者看什么?

他们最关心的就是销量、利润和增长潜力。

这时候,情怀和慢工出细活,可能就得暂时给现实的业绩让路了。

我们来盘一盘奇瑞手里的几张牌,看看它们在上市这盘大棋里都扮演什么角色。

首先是捷途汽车,定位“旅行+”,主打一个皮实耐用、空间大、性价比高,已经走出了一条非常成功的路,有了自己固定的消费群体,是奇瑞稳定的利润来源之一,这是“现金牛”,轻易不能动。

然后是新品牌iCAR,主打年轻人的潮流市场,玩法新潮,需要独立发展空间去闯荡,这是未来的“潜力股”。

星途月销破万却被降级,奇瑞倾其所有,最终便宜了谁-有驾

还有就是跟华为合作的智界,背靠华为这棵大树,天生就带着智能化的光环,这是资本市场最爱听的故事,是奇瑞手里的“王炸”。

最后是奇瑞主品牌,这是整个集团的根基和销量的压舱石。

它下面有要跟比亚迪正面硬刚的风云混动系列,有要守住燃油车基本盘的瑞虎和艾瑞泽系列,还有要在微型电车市场抢份额的QQ系列。

可以说,奇瑞主品牌的每一条战线,都关系到整个集团的销量大盘,是必须要保住的“根据地”。

这么一分析,星途的处境就显得有点尴尬了。

它定位高端,意味着研发、制造和营销的成本都比普通品牌要高得多。

虽然产品不错,销量也开始有起色,但还没达到能够独立撑起一片天,贡献大规模利润的程度。

星途月销破万却被降级,奇瑞倾其所有,最终便宜了谁-有驾

在准备上市的关键时期,一个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业务,在财务报表上可能就不那么“漂亮”了。

所以,奇瑞做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选择。

与其让星途继续维持高成本的独立运营,慢慢培育市场,不如先把它并入到奇瑞主品牌这个强大的体系里来。

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利用奇瑞品牌已经非常成熟和庞大的销售网络、市场推广资源,来帮助星途快速把销量冲上去。

说白了,就是暂时把“打造高端形象”这个长期目标往后放一放,优先解决“提升销量规模”这个短期问题。

这样做,决策链条缩短了,资源可以共享,成本下来了,销量上去了,财务数据自然就更好看了。

这对于即将要向全球投资者展示自己的奇瑞来说,无疑是一份更具吸引力的“简历”。

所以,星途的这次调整,并不是说奇瑞不重视它了,恰恰相反,是想用一种更直接、更高效的方式,让这个“优等生”尽快地把学习成绩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分数。

星途月销破万却被降级,奇瑞倾其所有,最终便宜了谁-有驾

当然,这种做法有利也有弊。

最大的风险,就是对品牌形象的伤害。

很多当初选择星途的车主,就是看中了它的独立性和高端定位,他们买的不仅仅是一台车,更是一种对国产品牌向上的认可。

现在,自己花二三十万买的车,在公司架构里和几万块的小车成了“同事”,心里难免会觉得有点不是滋味。

这也会给一线销售人员带来很大的挑战,以后再跟客户强调星途的“不一样”,说服力可能就要打个折扣了。

毕竟,一个高端品牌的树立,需要时间和距离感。

像吉利的领克、长城的魏牌,它们之所以能成功地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高端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们从一开始就和母品牌保持了清晰的界限。

奇瑞这次可以说是走了一步险棋,它赌的是用短期销量的快速增长,来换取上市的成功和未来的发展空间。

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程度,也体现了一家老牌车企在转型时期的果断和现实。

这步棋究竟是妙招还是险棋,最终还是要看市场的反应和星途未来的实际表现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