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万以上的电车,究竟为啥越来越难卖了?

25万以上的电车,究竟为啥越来越难卖了?

25万以上的电车,究竟为啥越来越难卖了?-有驾

深夜4S店销售经理手机里的未读消息:5月新能源车销量总榜刚刷新,蔚来ET5T的库存警报又响了——这款标价32.8万的纯电车,上个月全国只卖出2973台。比这更扎心的是,隔壁理想L9混动版单店月销破百的喜报,正在员工群里疯狂刷屏。

三年前还风光无限的高端纯电市场,现在正经历着冰火两重天。特斯拉展厅里看Model Y的人挤得水泄不通,但往楼上走几步,标价38.9万的ES8展车区冷清得能听见中央空调出风声。

一、钱包投票最诚实

当Model 3降到23万就能开回家,花30多万买纯电车突然成了“冤种行为”。今年3月销量榜前十名里,真正均价超25万的纯电车型只剩极氪009这根独苗,蔚来ES6看似定价32.8万,其实七成买家选的Bass电池租赁版,实际车价直接砍到24.8万门槛线。

消费者现在精得跟财务总监似的:碳酸锂价格两年跌了60%,电池包成本每度电省了200块,凭啥要多掏七八万买所谓高端款?更别说二手市场里,去年50万买的纯电豪车,今年转手直接腰斩的例子比比皆是。

二、混动车的降维打击

理想L9车主王哥说得实在:“能加油能充电,跑长途不用掐着表算续航,这不比纯电香?”眼下高端车市出现诡异一幕:同一个展厅里,问界M9混动版卖断货,纯电版却要送保养券才能清库存。

混动车现在玩得够狠——200公里纯电续航够日常通勤,出远门随时加油。反观某些高端纯电车型,冬天续航直接打六折,跑趟高速得掐着表找充电桩。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很残酷:25万以上混动车型销量同比暴涨83%,纯电市场却被压得喘不过气。

三、车企自己挖的坑

还记得三年前某些品牌吹的牛吗?“我们的电池技术五年不落伍”,现在看简直成了黑色幽默。宁德时代最新磷酸铁锂电池成本比三年前降了40%,这让当初高价买技术的车企恨不得把发布会视频都删了。

更尴尬的是价格体系崩塌。某新势力销售偷偷说:“我们那款车指导价38万,其实25万就能提裸车。”消费者现在学精了,都知道高端纯电价格水分大,宁愿持币观望等跳水。

四、看不见的消费心理战

花30万买油车是身份的象征,买电车却像在赌未来。二手贩子老李总结得精辟:“买BBA油车的客户要面子,买电车的客户算账比会计还细。”

这种心态直接反映在销量上。25万价位成了神奇分水岭:往上是少数人的玩具,往下才是老百姓的刚需。小米SU7卖爆就证明了这个规律——顶配版压根没几个人买,走量的全是24.9万的标准版。

周末逛车展的你会不会也这样:在Model Y里自拍发完朋友圈,转身就去隔壁比亚迪签了混动车的订单。当车企还在为“高端纯电”的名头较劲时,聪明的消费者早就算明白了这笔账:省下的钱够加五年油,多出来的续航焦虑谁爱要谁要。

眼下唯一能确定的是,那些坚持不降价的“高端玩家”,可能很快就要在直播间里哭着喊家人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