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呼叫无人车,黄埔区实测,点到点全自动出行

最近,广州黄埔区发生了一件挺新鲜的事儿,让很多人都觉得科技离我们的生活真是越来越近了。

简单来说,就是现在在黄埔区,你可以像平时用手机打网约车一样,叫到一辆真正的无人驾驶汽车,而且它能把你从区内任何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你想去的地方,全天二十四小时都可以。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科幻电影里的情节?

驾驶位上没人,方向盘自己会动,车子就在马路上跑,这到底靠不靠谱?

一键呼叫无人车,黄埔区实测,点到点全自动出行-有驾

它又是怎么做到像人一样开车,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还能躲避行人和车辆的呢?

咱们今天就来把这件事好好聊清楚。

这事儿一出来,就有记者第一时间去现场体验了。

整个过程听起来还真挺方便。

首先,你需要在手机上下载一个叫“文远出行”的软件。

打开软件后,界面和我们平时用的打车软件差不多,你可以手动输入上车和下车的地点,也可以直接在地图上点选。

这次最大的突破,就是这个“任意点到点”。

以前我们听说的自动驾驶车,很多都是在固定的路线上来回跑,比如从某个科技园区的A门到B门,更像是个智能摆渡车。

一键呼叫无人车,黄埔区实测,点到点全自动出行-有驾

但这次不一样了,它就像一个私人司机,只要在黄埔区划定的运营范围里,你想从哪儿上车,想去哪儿下车,它都能满足你,灵活性大大提高了。

记者当时选择的路线是从科学广场出发,目的地是万科东荟城。

在手机上选好地点后,软件马上就估算出费用,大概是9块钱,这个价格可以说相当亲民了。

点击“立即呼叫”后,没过多久,一辆车就开到了面前。

这辆车从外观看是一辆商务车型,空间比较大。

最神奇的一步来了,乘客不需要司机来开门,直接在手机上点一下“解锁”,车门就自动打开了。

上车后,车内的语音提示会提醒你系好安全带,车内是禁止吸烟的。

一坐进车里,感觉就跟普通的车很不一样。

一键呼叫无人车,黄埔区实测,点到点全自动出行-有驾

最直观的就是驾驶位上空空如也,方向盘安安静静地待在那儿,但随时准备自己转动。

原来的副驾驶位置被改造成了一个可以放行李的地方,这样一来,车里的空间就显得更大了。

记者的座位在第二排,加上第三排,这辆车总共可以坐下五位乘客,对于一家人或者几个朋友一起出门来说,非常实用。

车内的科技感也很足,乘客可以自己调节空调的温度,甚至还能在屏幕上点播自己想听的音乐,整个行程变得更加个性化和舒适。

车子启动后,整个行驶过程给人的感觉是“平稳”。

当遇到红绿灯时,车辆会非常柔和地减速刹车,不会像有些新手司机那样一脚急刹。

在需要变道或者转弯的时候,动作也显得很果断、很流畅,没有丝毫的犹豫。

这其实就解答了很多人的一个疑问:这车开得安全吗?

一键呼叫无人车,黄埔区实测,点到点全自动出行-有驾

从记者的体验来看,它给人的安全感是很强的。

因为它的一切操作都是基于精确计算,不像人开车会受到情绪、疲劳等因素的影响。

到达目的地后,下车也同样智能,乘客可以通过语音说一声“开门”,或者在手机上操作一下,车门就会自动为你打开。

那么,这辆车究竟是怎么实现这一切的呢?

它没有眼睛,是怎么看路的?

这就要说到它身上装备的一系列“高科技武器”了。

我们可以把这些设备想象成汽车的超级感官。

首先,最显眼的就是车顶上那个像小帽子一样不断旋转的设备,它的学名叫“激光雷达”。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车辆的“火眼金睛”。

一键呼叫无人车,黄埔区实测,点到点全自动出行-有驾

它的工作原理说白了,就是不停地向四周发射人眼看不见的激光束,这些激光束碰到障碍物,比如旁边的车、路边的树、过马路的行人,就会反弹回来。

通过计算激光返回的时间和角度,电脑就能在瞬间绘制出一幅周围环境的3D立体地图,精确到厘米级别。

这个“眼睛”的好处是,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刮风还是下雨,它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不受光线和天气的影响。

光有这个还不够,车上还装了很多高清摄像头。

摄像头的作用更像是我们人类的眼睛,它负责识别颜色和图案。

比如,红绿灯现在是什么颜色?

地上的交通标线是实线还是虚线?

路边的限速牌上写的数字是多少?

一键呼叫无人车,黄埔区实测,点到点全自动出行-有驾

这些信息都需要摄像头来捕捉和理解。

除此之外,车上还有一种叫“毫米波雷达”的设备。

它的特长是探测物体的距离和速度,尤其是在大雨、大雾这种能见度很差的天气里,当摄像头和激光雷达都可能受到干扰时,它依然能稳定地工作,准确告诉车辆前方物体的动态。

当这些“感官”把收集到的海量信息传回给车辆的“大脑”——也就是中央计算平台后,真正复杂的工作才开始。

这个“大脑”首先要把来自不同传感器的信息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对周围环境完整、统一的认知。

然后,它会结合高精度的地图,精确地知道自己现在在哪条路的哪个车道上。

最关键的一步是“预测和决策”。

它会像一个顶尖的棋手一样,根据周围车辆和行人的动态,预测他们接下来几秒钟可能会做什么,然后规划出一条最安全、最高效的行驶路线。

一键呼叫无人车,黄埔区实测,点到点全自动出行-有驾

比如,它探测到旁边车道的车辆打了转向灯,它不会等到对方已经压线了才做出反应,而是在对方刚有并线意图时,就已经提前调整好车速和车距,留出足够的安全空间。

这就是为什么乘坐体验会如此平稳的原因。

很多市民看到这个新闻后,都表示“感觉这些东西好遥远,没想到这么快就来到身边了”,同时也很好奇“它到底是怎么避让车辆的”。

其实,从技术原理上说,它在遵守交通规则和保持安全距离方面,比大多数人类司机都要严格。

因为它就是被这样设计的,它的程序里没有“侥幸心理”,不会抢黄灯,也不会强行加塞。

当然,任何技术都不是百分之百完美的。

为了应对一些极端复杂的突发情况,这些无人驾驶汽车在运营期间,后台都有一个远程监控中心,有专业人员实时盯着车辆的运行状态,在极少数车辆自己无法处理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远程接管,确保万无一失。

而且,像文远知行这样的公司,在正式推出服务前,已经积累了超过两千七百万公里的公开道路测试里程。

这些海量的真实路况数据,就像是给车辆的“大脑”上了无数堂实践课,让它不断学习和进化,处理各种复杂场景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这次广州黄埔区能够率先实现这样全天候、全覆盖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背后也体现了我们国家在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强大实力。

无论是支撑车辆与云端实时通信的5G网络,还是厘米级的高精度地图,都为自动驾驶的落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这也向我们展示了未来城市交通的一种可能性:一个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出行时代,或许真的离我们不远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