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达还能靠新车翻身吗?这个话题最近在行业里屡屡被提及,甚至颇有点人生赢家变“社恐青蛙”的意味。今年中国车市虽说风头正劲,整体销量涨了3个百分点,总计卖出九百多万辆车。但“增量的蛋糕”,依旧被比亚迪、吉利这些“肌肉型选手”一口吞下。比亚迪半年卖出两百多万辆,吉利干脆突破一百四十万。而长年以操控见长的马自达,却处于尴尬的旁观者位置,尘归尘、土归土,甚至连“捡芝麻”的机会都嫌少。
挣扎中,马自达终于使了大招——全新纯电轿车EZ-6。这名字听着像某款美式剃须刀,价格却走务实路线。最低不到十万,顶配还不到十九万,一步杀入比亚迪秦L等主流市场。这车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纯电最大续航600公里,快充半小时可充到80%,宁德时代电池加持;增程版分130与200公里两个纯电里程,油加满能跑八九百公里。乍一看,账面数据很足。但,新能源汽车市场,从来都不是“数据之战”这么简单。
新车尺寸向中大型靠拢,长超四米九,轴距差点就三米,可以拿来跟帕萨特比肩。坐进后排怎么说呢,腿能伸直,人不顶棚,就是地板中间突起高,中间那位只好委屈点。动力上,纯电258马力、增程218马力,理论加速小胜秦L半个身位。操控感依旧是马自达的招牌,朋友都感慨“底盘还是有意思”。可话说回来,现在的年轻人却对“开起来有趣”这件事并不太关心,他们追求内饰带感、智能屏够大、联网玩得转。
配置上马自达勉力跟上,主动安全、自动刹车、L2辅助、9气囊一样不落。座椅真皮,带加热、通风、按摩,仪表和中控屏功能也全,只是交互风格略显过时,像个没换皮肤的安卓系统。外观何尝不是这样,延续经典溜背家族脸谱,灯组锐利,侧面流畅,可你会发现,吸引力明显不如蔚来、小鹏那种“灯厂”科技感十足的玩法。
看着账面其实不差,问题却一箩筐。先说品牌。时代潮起潮落,马自达对年轻群体的号召力已大大逊色于新能源新势力。你去4S店看车,能碰上几个顾客就和中彩票差不多。朋友说得扎心:维修网点不多,配件价格高,真怕开几年就没人会修。这倒不是杞人忧天,市场份额一小,服务能力自然捉襟见肘。
再者,电车的短板还是暴露。电池布置占了空间,后备箱容积赶不上竞品。纯电续航600公里标称固然好看,但真上路开空调,尤其冬天,能跑下来的数字总让人心底发虚。快充半小时,只能补到80%,很多老小区还没装充电桩,实际用车体验依旧打折。
对比之下,新能源十万到二十万的区间,深蓝、零跑、哪咤、AION、比亚迪都是肌肉玩家。它们头顶流量,产品更讨好新一代消费者。配置、续航、智能化一个都不少。马自达底盘和操控虽有独到之处,但你得承认,如今的年轻人城市通勤选车,优先级谁考虑性能操控呢?能联网、能躺平、能叫外卖、能语音才受欢迎。
辅助驾驶L2全系标配,但实际体验嘛,识别红绿灯还差点火候,车道保持反应稍缓半拍。和特斯拉的FSD比起来,的确还是那句话:噱头大于实用,宣传很美,落地还欠“火候”。
一句话总结——马自达EZ-6不是一辆烂车,配置堆得很满,价格有诚意,空间动力操控不差。但,它像穿西装卖奶茶的中年人,努力融入年轻人圈子,却难免格格不入。品牌声量跟不上,售后保障薄弱,实际体验距离行业新势力还有距离。要想靠它翻身,不仅要比“卷”得更狠,还得祈求奇迹——市场和消费者给多一次机会,最好再多一点运气。
最终,4S销售也说得明白:“先看看反响吧,现在不敢大量备货。”这就是现实。马自达当年眼中光芒四射,如今却要用“诚意”与世界周旋。但在新能源赛道,只有速度和创新更多机会,怀旧情怀可抵不了销量,看客终究还得看下一个“爆款”是谁。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