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图文激励计划#浦东机场VIP候机厅里,沈晖最后一次刷新微博页面,"静待花开"的配文在屏幕上闪烁。
这个曾扬言"要做世界冠军"的男人,此刻正飞往慕尼黑的航班,身后留下温州工厂锈迹斑斑的生产线和42.7亿元员工欠薪账单。
这场造车梦碎的悲剧,始于2015年那个燥热的夏天。手握吉利收购沃尔沃光环的沈晖,在陆家嘴租下整层办公楼,800人团队昼夜鏖战。67亿元打造的温州智慧工厂里,机械臂挥舞着画出"世界冠军"的蓝图,却不知命运早已埋下伏笔——首批EX5交付时,车机死机率高达23%。
翻开威马的财务账簿,触目惊心的数字跃然纸上:2019-2021年净亏损174亿,相当于每天烧掉1590万元。更荒诞的是,2021年沈晖个人薪酬达12.6亿元,是当年研发投入的3倍。这组数据在造车新势力中创下两个纪录:CEO薪酬最高、薪酬占营收比最大。
深入温州工厂废墟,仍能找到当年"智慧出行精英企业汇"的残破海报。华为、博世等13家巨头的logo早已褪色,就像他们承诺的技术支持般虚幻。
流水线上积灰的底盘件显示,威马直到破产都未解决电池包密封缺陷,这是导致多起自燃事故的技术硬伤。
沈晖的"商业魔术"在2023年彻底穿帮。借壳上市失败后,威马资产负债率飙升至207%,相当于每1元资产对应2.07元债务。与之形成讽刺对比的是沈晖在美的动态——他在加州购置的豪宅距特斯拉工厂仅20分钟车程,车库停着三辆竞品车型。
当您看到新能源大佬接连"出海",是痛心行业乱象还是理解资本规律?在评论区留下"1"或"2",点赞超100将获得《新能源汽车避坑指南》。
明日揭秘:我们走访23家新能源车企,发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