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动双电控技术深度解析:汇川与阳光电源方案对比

前言

在汽车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和增程式混动乘用车在中国市场迎来了蓬勃发展。这一变革不仅契合了国家对于燃油经济性的严格要求,如2025年4L/100km的节能目标,更是汽车技术创新的必然选择。在这一浪潮中,双电控技术作为DHT混动系统的关键组件,其地位愈发凸显,引领着高效动力时代的新篇章。

双电控技术,集动力精确控制与整车能量管理于一身,其研发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TER1在双电控产品的研发上不断创新,推出了多款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剖析市面上主流的双电控应用布置方案,揭示其技术精髓与市场趋势。

01#

汇川联合动力PD模块化设计的典范

汇川联合动力推出的PD29双电控,以其模块化设计理念在市场上脱颖而出。该双电控采用6 in1 HPD封装模块,通过巧妙的串联冷却水道设计,实现了高低压分腔和交直流分腔的合理布局。其卓越的性能参数,包括GM峰值电流350Arms和TM峰值电流350~500Arms的广阔范围,使其能够轻松应对紧凑型、中大型混合动力汽车以及增程式乘用车的需求。

汇川PD29双电控,尺寸紧凑仅为400238138(mm),轻盈的5kg重量体现了卓越的集成优势。其设计亮点在于高度模块化和集成化的特点,通过精心设计的串联冷却水道,实现了出色的散热效果。同时,高低压分腔与交直流分腔的巧妙布局,为电气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虽然未能获取到汇川PD29的内部电路板照片,但相似设计的双电控产品显示,其控制板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整体结构简洁明了。

优势分析

▶ 模块化设计:汇川PD29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方案,使得整体布局更加清晰简洁。这种设计不仅简化了布置流程,还降低了安装和维护的复杂性。

▶ 高可靠性:得益于模块化设计,系统的各个部分都经过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测试,从而确保了整体系统的高可靠性。这种高可靠性对于保障车辆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劣势分析

▶ 集成度相对较低:尽管模块化设计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它也导致了一定程度的集成度降低。具体而言,零部件仍采用传统的单电控布置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系统的功率密度提升。

▶ 功率密度提升有限:由于集成度相对较低,系统的功率密度提升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可能会对系统的整体性能和能源利用效率产生一定影响。

点 评

汇川在双电控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其PD29的布置方案以模块化设计为特点,方案简洁且可靠性高,成为市面上量产方案中的佼佼者。然而,随着对功率密度和成本要求的不断提高,该方案的集成度不足可能会逐渐使其在主流市场上失去优势。

02#

阳光电动力HEM集成度与功率密度的革新
与汇川联合动力的模块化设计思路迥异,阳光电动力在HEM32双电控上进行了集成度与功率密度的创新。这款双电控采用了独特的1 in1 TPAK单管并联方案,通过叠层母排高压拓扑与激光焊接工艺的巧妙结合,成功实现了驱动板的共板设计。其出色的GM峰值电流高达370Arms,而TM峰值电流更是飙升至400 Arms,为A、B级混合动力乘用车提供了澎湃的动力支持。

02# 阳光电动力HEM

阳光电源HEM32双电控通过创新性的单管并联设计,展现了卓越的高功率拓展能力。这种高度集成化的方案不仅提升了功率密度,还优化了散热性能。TPAK与水冷板的直接焊接有效降低了热阻,进而提高了散热效率。叠层母排的设计巧妙,有助于减小系统杂散电感,增强稳定性。此外,共板设计通过优化连接方式和降低成本,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值得一提的是,该方案与特斯拉的类似设计相得益彰,都采用了单管并联技术,即自主封装方式,从而实现了更高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特斯拉单管并联方式

优势分析

  • 功率拓展能力强:HEM32在功率拓展方面表现出色,能够灵活适应不同车型和应用场景的需求。
  • 高集成度:通过创新设计和精湛工艺,HEM32实现了高度集成化,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功能更为强大。
  • 高效散热:HEM32在散热设计上进行了精心优化,采用多种有效散热措施,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并延长使用寿命。
  • 降低系统杂散电感:其独特设计有效控制了系统杂散电感,进一步提升了系统性能和稳定性。
  • 成本控制得当:在追求高性能和高集成度的同时,HEM32也注重成本控制,为市场提供了性价比极高的产品。

劣势分析

  • 冷却温度一致性挑战:尽管HEM32在散热效率上表现卓越,但单管并联集成方案仍可能面临冷却温度不一致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管之间均流的平衡性。
  • 工艺复杂度较高:HEM32的生产工艺中涉及高温回流焊、激光焊接等复杂工艺,这增加了产品的工艺复杂度,同时也对生产线的工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尽管存在上述劣势,但阳光电动力的HEM32依然凭借其出色的性能表现和高度集成化的设计,成为了未来双电控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相信这些劣势将逐渐得到克服。

总结

随着混动技术的持续演进,双电控技术正日益成为决定整车性能的关键因素。从汇川联合动力的PD29到阳光电动力的HEM32,双电控技术在模块化设计、集成度提升以及功率密度优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双电控技术将继续引领混动技术的新潮流,为汽车产业的绿色转型贡献更多的力量。
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产业链的交流与合作,我们特别推出了“RIO凌傲人脉圈”小程序。该平台致力于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个免费注册、资源共享的人脉网络,让您能轻松找到想要联系的专业人士。同时,我们也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公众号【RIO电驱动】,获取更多行业动态与专业资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