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友,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问界M9增程版这事儿!
网上关于它的能耗和智驾,那叫一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说它是个“油耗大户”,也有人赞誉它“智驾领先”。
今天,咱就得把这事儿说个透,让大家不再被网上那些“捕风捉影”的说法所误导!
咱用车社关注这辆“大家伙”已久,心中也早已跃跃欲试,想一探究竟。
特别是那些关于能耗的“传闻”,听着就让人忍不住想吐槽:“这么一台车,能耗低了才有鬼!”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咱这次就来一次“实事求是”的探究,让数据来做最真实的证明!
有位车主朋友,带着全家老小,借着暑假的契机,来了一场为期十天的“长途跋涉”。
这次行程,可以说是极具代表性:总里程超过三千公里,其中高速、高架、快速路占据了绝大部分,达2448公里!
这几乎是将M9的“高速巡航”能力进行了全方位的检验。
更重要的是,这位车主特别强调,整个行程中并无长时间的爬坡或下坡路段,因此能量消耗的公平性毋庸置疑。
首先,让我们直观地审视这能耗数据。
车主朋友实打实地统计,此行总计消耗电能345.9kWh,燃油112.2L。
单看这些数字,或许有人会立刻跳出来:“看吧!我就说增程车费油!” 且慢,咱们先别急着下定论。
让我们来算一笔账。
按目前普遍的电价1元/kWh,95号汽油8元/L计算,这十天的“行车开销”,大约是1243.50元。
折算下来,每公里花费仅为0.41元。
您觉得这个数字如何?
与网上那些“耸人听闻”的说法相比,是否感觉“没那么夸张”?
而且,车主朋友还提到,实际的充电和加油花费与此估算相差无几,充电花费约400元,加油花费约800元。
您想想,400元电费加上800元油费,总计1200元,却跑了超过3000公里,这平均油耗折算下来,似乎仅在百公里7升左右?
对于一辆重量接近三吨的大家伙来说,这已然是相当不错的表现了。
您可能会问:“用车社,这是否是在替M9‘辩护’?” 别急,咱们再来深入聊聊这“智驾”的环节。
这位车主坦言,此次行程中,有高达2877公里的路程是借助智驾辅助完成的,占比惊人的94%!
这意味着什么?
除了进出小区和市区内的短暂行驶,车辆大部分时间基本都是“自主驾驶”!
特别是在那2448公里的高速、高架、快速路上,智驾领航更是提供了长达24小时14分钟的持续辅助。
如此计算,平均车速大约维持在100km/h。
回想过往,驾驶长途高速,那份疲惫感不言而喻。
双手紧握方向盘,目光时刻警惕路况,精神还要高度集中。
尤其是在面对那些“激进”的驾驶者,频繁的加塞、变道,简直就是在进行一场“生死时速”的较量!
然而,如今有了华为的ADS智驾辅助,一切都变得截然不同。
车主朋友的原话:“只有体验过华为的ADS智驾辅助,才能体会到它与传统燃油车的显著优势。” 这番话,道出了多少长途驾驶者的心声!
再来看看车主提供的具体车辆配置,您就能理解为何他认为能耗并非“难以接受”。
首先,他选择的是2024款增程42度电池的版本,这本身就意味着车辆拥有更充裕的电力储备。
其次,驾驶模式设置为“节能模式”,这无疑是将车辆的能耗表现压榨到了极致。
此外,开启了“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虽然这会增加电能消耗,但其带来的驾驶轻松感和安全性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停车期间,他还启用了长达三天的“哨兵模式”,这项功能虽然耗电,但却是为了保障车辆安全。
悬架高度设定为“标准”,这基本不会对能耗产生显著影响。
限速设定则为“限速上浮5%”,这意味着车辆的驾驶行为基本符合交通法规。
更为关键的是,这位车主还为车辆“额外选装”了电动踏板和底盘护板,这些部件无疑会增加车重,理论上会影响能耗表现。
此外,车内载有两大一小三名乘客,并携带了部分行李,同时将空调温度设定在25摄氏度,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负荷增加”。
在如此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每公里0.41元的能耗,实属不易。
我们不妨再回头审视一下网络上那些“一边倒”的评价。
有人将M9增程版描绘成“油耗怪兽”,也有人对其智驾能力持怀疑态度。
然而,这位车主的真实体验,是否在一定程度上“拨乱反正”?
3000多公里的行程,其中2448公里在高速路段,大部分时间开启智驾辅助,折算下来每公里仅0.41元的能耗,这确实算不上高。
甚至可以说,对于一辆如此庞大的车型而言,这已然是相当出色的表现。
您仔细想一想,何为“真实能耗”?
那便是车辆在用户实际使用场景下的能耗。
您不能期待一辆MPV在能耗上与一辆微型电动车相媲美,这如同不能要求坦克与自行车比拼速度。
这位车主所言极是:“新能源车的好坏,智驾辅助是否好用,那些还在犹豫的朋友,不妨亲自去试驾体验,切勿被网上的言论所左右。”
关于智驾,2877公里的辅助驾驶里程,这已然是“自动驾驶”的雏形。
在高速行驶中,能够实现领航辅助,自动完成变道、超车,甚至处理复杂的匝道,这极大地降低了驾驶的疲劳感。
设想一下,在漫长的旅途中,能够让车辆分担一部分驾驶任务,这不仅是体力的释放,更是安全的保障。
我们不妨再深入探讨一下“细节”。
这位车主在描述行程时,并未过多渲染M9的外观内饰的“奢华”,而是将笔墨集中在“能耗”与“智驾”这两个核心关注点上。
然而,从他的叙述中,我能感受到他对车辆的了解程度。
例如,提及“42度电池”,便知他对车辆配置了然于胸。
而“节能模式”与“智能辅助驾驶”的运用,则体现了他对驾驶模式和功能选择的清晰认知。
更为重要的是,他以“数据”为依据,以“事实”为佐证。
他没有夸大其词,也没有恶意诋毁。
他只是将自己真实的用车体验分享出来,为他人提供一个更具参考价值的视角。
这恰恰是一位优秀的汽车内容创作者应有的态度。
当然,用车社也在此提醒各位,能耗的表现确实受驾驶习惯、路况、载重、环境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位车主的行程虽然具有代表性,但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所有用户。
若您是“地板油”的爱好者,那么任何车辆在您手中,其能耗表现都会有所不同。
若您常行驶于山路或城市拥堵路段,增程车的能耗表现自然会与这位车主有所差异。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网络上那些“一概而论”的说法,很多时候都站不住脚。
尤其对于问界M9这样一款集多项先进技术于一身的车型,其优缺点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因此,今日分享的初衷,便是希望大家能够摒弃那些“情绪化”的评论,以更理性的态度看待车辆。
了解一辆车,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亲身体验,去感受它的每一个细节。
可以参考他人的数据,但最终的判断,还需源于自身的体验。
最后,我也在此呼吁,在讨论汽车时,请多一份理性,少一份“党派之争”。
钟爱燃油车或是新能源车,皆属个人选择。
但我们能否做到“求同存异”,而非“一味否定”?
正如这位车主所言:“喜爱燃油车,不必贬低新能源车;反之亦然。”
问界M9的能耗与智驾表现,今日已为您详尽解读。
希望这些真实的数据与分析,能为正在犹豫中的您,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
说起来,听了这么多,您对问界M9的能耗和智驾,是否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这款车,在您心中,究竟是怎样的定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