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大瓜!车企“套娃”定价,专坑老百姓,你的智商税又白交了?

今日,我用车社,又挖到一个大瓜!

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关键是,它触及了咱们老百姓买车、用车最最核心的点,这简直就是把咱们的“钱包”和“心思”都给拿捏住了!

我得赶紧跟大伙儿唠唠,免得你们稀里糊涂就被“割韭菜”了。

咱们今天要关注的,不是某个新车发布,也不是某个品牌又出了啥黑科技,而是最近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一个话题:“车企‘套娃式’定价,到底收割了谁的智商税?”

听到这儿,估计不少老司机心里已经开始琢磨了:“嘿,这说的不就是我嘛!”

别急,听我慢慢道来,保证让你听完,心里那叫一个透亮。

曝大瓜!车企“套娃”定价,专坑老百姓,你的智商税又白交了?-有驾

这年头买车,简直比高考填志愿还难。

打开手机,APP一溜烟全是车,看得人眼花缭乱。

好不容易看中一辆,点进去一看,好家伙,配置表比一本武功秘籍还复杂!

什么“舒适版”、“豪华版”、“旗舰版”,名字起得一个比一个唬人,价格嘛,也是一层一层往上加。

曝大瓜!车企“套娃”定价,专坑老百姓,你的智商税又白交了?-有驾

最让人抓狂的是,这“套娃式”定价,不是简单地加点真皮座椅,加个天窗那么简单。

很多时候,你花大价钱买的那个“高配”,其实只是在基础版上,加了几个你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几次的“锦上添花”的功能。

而那些真正能提升你驾驶体验、安全性的核心配置,比如更高级的辅助驾驶系统、更好的隔音材料、更扎实的底盘调校,却被藏得严严实实,要么是选装包里的“天价配件”,要么干脆就只在顶配车型上才给你。

曝大瓜!车企“套娃”定价,专坑老百姓,你的智商税又白交了?-有驾

你想想,你本来就看中了某款车的外观和动力,觉得挺对胃口。

结果一看价格,基础版嘛,价格看着还行,但配置少得可怜,连个倒车影像都得自己加钱。

再往上看,豪华版,价格跳了一个台阶,多了些不痛不痒的东西,让你感觉“好像值了”,但离你心仪的配置,感觉还是差了那么一丢丢。

最后,顶配,价格直接飙升,让你望而却步。

这就像逛超市,本来想买瓶可乐,结果人家告诉你,普通可乐2块,加了气泡的可乐3块,加了气泡还带点甜味的可乐4块,最后还有个“限量版”的,据说里面加了点“神秘东方力量”,卖10块!

你想买个最基础的,人家告诉你,这个卖得不好,我们主推的是后面这几个…

曝大瓜!车企“套娃”定价,专坑老百姓,你的智商税又白交了?-有驾

我最近接触到一位朋友,他买了一辆某品牌的SUV,看中的就是它在网上宣传的“超强越野能力”。

结果提车回家,试着走了一段烂路,感觉跟家用车差不多,悬挂硬邦邦的,一点也不像宣传的那么“如履平川”。

后来一问才知道,他买的那个版本,差速锁、越野胎、底盘护板这些真正的“越野利器”,全都没有!

这些东西,要么在更高配的车上才给,要么就是需要单独花大价钱去选装。

曝大瓜!车企“套娃”定价,专坑老百姓,你的智商税又白交了?-有驾

你说气不气人?

这不就是典型的“饥饿营销”加“套娃式”定价吗?

把真正能体现车辆核心价值的东西,层层包装,让你感觉不花个“大价钱”,就对不起这辆车。

我记得我之前评测过一款车,它的发动机参数在同级别里算是不错的,百公里加速也能跑到7秒多。

但是,当我拿到试驾车,开起来的时候,总觉得动力输出有点“憋屈”,不像参数那么“猛”。

后来仔细研究了配置表,才发现,我试驾的版本,用的是一款“阉割版”的发动机,配合的变速箱逻辑也跟高配的不太一样。

真正能发挥出那个“7秒多”加速的,是顶配车型,而且还得是选装了“运动套件”之后。

曝大瓜!车企“套娃”定价,专坑老百姓,你的智商税又白交了?-有驾

你说,这算不算是在“欺骗”消费者?

把一个“潜能无限”的框架,卖给你一个“勉强够用”的躯壳,然后告诉你:“哎呀,这车潜力很大,但你想发挥出来,得加钱!”

再来看看那些“琳琅满目”的配置。

什么“全景天窗”、“座椅通风加热按摩”、“香氛系统”、“隐藏式氛围灯”…

这些东西,听起来是不是特有“高级感”?

曝大瓜!车企“套娃”定价,专坑老百姓,你的智商税又白交了?-有驾

我不是说这些配置不好,对于一些追求极致舒适和体验的朋友来说,它们确实能增加幸福感。

但是,咱们得理性看待,这些配置,有多少是真正能提升我们用车便利性、安全性的?

又有多少,只是为了“看起来很美”?

我认识一个大哥,他买车的时候,特别纠结。

销售顾问跟他说:“您看这个‘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您只用说一句‘你好,XX’,就能控制车窗、空调、导航,解放您的双手!”

大哥一听,觉得特别牛,就咬咬牙加了钱。

结果呢?

用了一段时间,发现这系统,要么听不懂他在说什么,要么反应迟钝,要么就是只能识别那几句简单的指令,大部分时候,还是得自己动手操作。

还有那个“香氛系统”,刚开始确实挺好闻,但开了几个月,味道就没那么浓了,而且换一次香氛,价格还不便宜。

你说,这玩意儿,真的值那个价吗?

曝大瓜!车企“套娃”定价,专坑老百姓,你的智商税又白交了?-有驾

我有时候觉得,车企们是不是把咱们当成了“收集癖”患者?

就想着把所有能想到的、能装上去的“花里胡哨”玩意儿,都塞进车里,然后美其名曰“高配”,再把价格蹭蹭蹭地往上抬。

说到底,这“套娃式”定价,本质上是一种营销策略,利用信息不对称,将产品的功能、价值进行“拆分”和“重组”,让消费者在“选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为那些“溢价”买单。

曝大瓜!车企“套娃”定价,专坑老百姓,你的智商税又白交了?-有驾

你想想,一款车,它的研发成本、生产成本,是相对固定的。

但为什么,顶配车型会比基础版贵出好几万,甚至十几万?

除去那些确实能带来质的提升的配置(比如更强的动力总成、更高级的底盘悬挂、更完善的安全辅助系统),剩下的那些“锦上添花”的东西,真的值那么多钱吗?

很多时候,我们买到的,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产品,而是一个“不完整的”产品,然后被要求用“完整”的价格去支付。

这就像是买手机,你买了个基础版本,结果发现连个快充头都得自己单独买,而且价格还不菲。

这背后,其实反映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信息的透明度。

我们作为消费者,很难在购车前,完全了解每一项配置的实际价值,以及它在整个车辆成本中所占的比例。

车企们利用这一点,将产品的“价值”进行稀释和分割,让你在“升级”的过程中,感受到“进步”,但实际上,你可能只是在为“被切割”的价值买单。

当然,我不是说所有的车企都这样做,也不是说所有的“高配”车型都不值。

有些车企,确实在高端车型上,提供了真正颠覆性的技术和体验。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在当下汽车市场,这种“套娃式”定价,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那么,咱们老百姓该怎么办?

曝大瓜!车企“套娃”定价,专坑老百姓,你的智商税又白交了?-有驾

擦亮眼睛,理性消费。

不要被那些花哨的名字和配置表迷惑。

在购车前,多做功课,了解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你真的需要那个“全景影像”吗?

你真的会在乎那个“座椅按摩”吗?

还是说,你更看重车辆的动力、操控、舒适性和安全性?

关注核心,忽略“虚胖”。

将目光聚焦在车辆的核心性能和技术上。

比如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变速箱的平顺性和响应速度,底盘的扎实程度和滤震效果,以及主被动安全配置的完善程度。

这些才是决定你用车体验的关键。

货比三家,勇于“砍价”。

不要只盯着一家,多去几家4S店,多对比不同配置的价格和实际配置。

有时候,基础版加上一些你真正需要的选装,比直接买一个“高配”要划算得多。

相信自己的判断。

销售顾问的话,听听就好,但最终的决定权,在你自己的手里。

不要被他们的“话术”所左右,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和需求。

说到底,买车这事儿,咱们图的是个省心、舒坦。

如果花了钱,买回来一堆用不上或者体验不好的东西,那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套娃式”定价,就像是汽车界的“薛定谔的猫”,你永远不知道你花大价钱买到的,究竟是“惊喜”还是“惊吓”。

曝大瓜!车企“套娃”定价,专坑老百姓,你的智商税又白交了?-有驾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人求知是为了自我提升,而今人很多时候是为了迎合别人,甚至是为了“面子”。

这买车,有时候也何尝不是如此?

那些被包装出来的“价值”,是不是仅仅为了满足我们那一点点虚荣心?

这“套娃式”定价,就像是汽车市场的“雾里看花”,你觉得它美,但走近了,可能就发现只是海市蜃楼。

这话题,听起来有点“扎心”,但咱们做人,就得实在。

你们在买车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套娃式”定价?

有没有因为买了某个“高配”而后悔?

来,跟我说说,咱一起“吐槽”一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