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时,车内的空气状况和视线清晰度直接影响驾驶体验和安全。而汽车空调的内外循环功能,就是调节车内空气的关键“法宝”。正确使用内外循环,不仅能避免车内起雾,还能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讲讲如何正确运用它们。
了解内外循环的基本原理
内外循环是汽车空调系统的两个不同工作模式。内循环,就是让车内的空气在封闭环境下循环流动。打开内循环时,空调进风口会关闭,车外空气无法进入车内,车内空气通过空调系统进行循环制冷或制热。这就好比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空气只在房间内流动,不与外界交换。外循环则相反,它是将车外的新鲜空气引入车内。开启外循环时,空调进风口打开,车外空气经过过滤后进入车内,同时车内污浊空气会被排出车外,就像给房间开了窗户,让室内外空气进行交换。
内循环的合理使用场景
夏季高温制冷时
在炎热的夏天,当车辆经过暴晒后,车内温度会急剧升高,像个蒸笼一样。这时候上车后,先打开内循环和空调制冷功能。因为内循环能快速降低车内温度,它阻止了车外热空气的进入,让空调系统集中精力对车内已有的高温空气进行制冷。如果一开始就使用外循环,车外热空气会不断进入车内,空调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能量来降温,制冷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不过,长时间使用内循环也不好,一般使用20 - 30分钟后,就要切换到外循环几分钟,让新鲜空气进入车内,避免车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导致驾驶者犯困。
冬季快速升温时
冬天,车内温度很低,我们希望尽快让车内暖和起来。同样,上车后先开启内循环和空调制热功能。内循环可以阻止车外冷空气进入,使车内热量不易散失,空调能更快地将车内温度提升到舒适范围。但和夏季一样,不能一直使用内循环,每隔一段时间要切换到外循环,引入新鲜空气,防止车内空气污浊。
外界空气质量差时
当遇到堵车,周围车辆排放大量尾气;或者行驶在灰尘较大的路段,如建筑工地附近、未铺设的土路等;又或者经过有异味的地方,如垃圾处理场、化工厂等,这时候一定要及时打开内循环。内循环可以阻止车外的污浊空气、灰尘和异味进入车内,保持车内空气相对清洁,保护我们的呼吸道健康。
外循环的合理使用场景
改善车内空气质量
长时间在封闭的车内环境中,车内人员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再加上车内可能存在的异味,如食物气味、烟味等,会让车内空气变得污浊。这时候打开外循环,车外的新鲜空气会不断进入车内,将污浊空气排出,有效改善车内空气质量,让驾驶者和乘客呼吸更顺畅,保持头脑清醒。
高速行驶时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由于车速较快,车辆周围空气流动速度快,打开外循环能更好地引入新鲜空气。而且高速行驶时,车辆密封性相对较好,使用外循环不会让车外空气大量涌入导致车内温度变化过大。同时,新鲜空气的进入还能防止驾驶者因长时间处于封闭环境而产生困意,提高行车安全性。
车内有乘客吸烟时
如果车内有乘客吸烟,烟雾会在车内弥漫,不仅气味难闻,还会对其他乘客的健康造成危害。此时打开外循环,能加快车内空气的流通,将烟雾尽快排出车外,减少车内烟雾的残留。
如何避免车内起雾
冬季防雾
冬季车内容易起雾,主要是因为车内外温差大,车内人员呼出的水汽遇到温度较低的车窗玻璃会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气。这时候可以先打开外循环,让车外相对干燥的空气进入车内,降低车内空气的湿度。同时,将空调风向调整到吹前挡风玻璃,开启暖风,提高玻璃的温度,减少水汽的凝结。当玻璃上的雾气逐渐消散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切换到内循环,以保持车内温度,但要记得适时再次切换回外循环通风。
夏季防雾
夏季车外温度高,车内开空调制冷,车内外也会形成温差,导致车窗起雾。这种情况下,同样打开外循环,让车外空气进入车内,平衡车内外温差。把空调风向调至吹前挡风玻璃,开启冷风,快速降低玻璃表面的温度,消除雾气。如果雾气不大,也可以稍微打开一点车窗,让车内外空气自然流通,也能起到防雾的作用。
正确使用汽车的内外循环功能,能让我们在驾驶过程中拥有舒适的车内环境和清晰的视线。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天气、路况和车内情况,灵活切换内外循环模式,这样才能避免车内起雾,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让每一次出行都更加安全、愉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