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在路上,总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货车、卡车来来往往,它们就像是经济运行的血脉,把我们生活所需的各种物品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
看着这些庞然大物,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它们只要造出来能跑就行了。
但实际上,每一辆合格的商用车在正式投入市场、承担起运输重任之前,都必须经过一系列非常严格和全面的考核,就像学生要参加期末考试一样。
就在今年的9月15日,一场被誉为商用车行业“年度大考”的重要活动,也就是第19届中国商用车产品测试,即将在重庆正式拉开帷幕。
这个活动听起来可能有些专业,但它实实在在地关系到我们公路运输的效率和安全,也影响着整个商用车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场备受行业关注的测试活动,是由《中国汽车报》社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
我们简单理解一下这两个主办方,前者可以说是汽车行业里信息最灵通、最了解市场动态的权威媒体,而后者则是国家级的汽车技术研究机构,拥有一流的测试场地和技术专家,专门负责给汽车做最专业、最全面的“体检”。
一个懂市场,一个懂技术,这两家机构从2007年开始合作,到现在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18届这样的测试活动。
将近二十年的坚持,让这个活动在行业内积累了极高的声望和公信力。
也正因为如此,国内几乎所有主流的商用车企业,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重汽、福田欧曼、南京依维柯、江淮等等,都非常重视这个平台,每年都会带着自家最新、技术最先进的车型前来参加,希望在这场公平的较量中证明自己的实力。
那么,今年的测试和往年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最大的不同,就是测试的内容和标准又一次紧跟时代潮流,进行了升级。
现在我们整个社会都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汽车行业尤其如此。
电动化、智能化已经不再是新鲜词,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大趋势。
我们身边开电动小轿车的人越来越多了,车上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也越来越普及。
商用车作为公路运输的主力,同样不能落后。
更重要的是,商用车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在国家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商用车行业的绿色转型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正是洞察到了这些深刻的变化,今年的商用车测试,主办方特意加大了对车辆智能化水平和新能源技术表现的考察比重。
具体来说,会增加很多新的测试项目。
比如,专门设置了“驾驶辅助系统测评”,这个听起来有点技术化,说白了就是考验车辆的“智商”有多高。
长途货运司机的工作非常辛苦,长时间驾驶容易疲劳,如果车辆能够提供一些智能辅助,比如在偏离车道时及时提醒、在快要追尾时主动预警甚至刹车,就能极大地提升行车安全。
这次测试就是要在一个绝对安全、专业的场地里,模拟各种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看看这些智能系统反应够不够快、判断准不准,是真正能保驾护航的“好帮手”,还是关键时刻会失灵的“花架子”。
另一个重头戏是针对新能源商用车的。
很多人对电动卡车都有疑问,觉得那么大的车,拉那么重的货,靠电池到底行不行?
续航里程够不够用?
充电方便吗?
跑一趟下来,和烧油的车比,成本上到底能不能划算?
这些都是物流企业和卡车司机最关心的问题。
为了解答这些疑问,今年的测试专门增加了“新能源车辆能量消耗量测评”和“续驶里程测评”。
这些测试可不是简单地看看厂家宣传册上的数据,而是要让车辆在模拟真实运输的条件下,装上足额的货物,在包含上下坡、弯道等复杂路况的专业测试场里实打实地跑。
通过精密的仪器,准确记录下它充满一次电到底能跑多远,每消耗一度电能支撑这个大家伙行驶多少公里。
这些经过严格测试得出的真实数据,对于想要购买新能源商用车的用户来说,是比任何广告都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为了确保整个测试过程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所有的测试环节都将在中国汽研位于重庆的大足试验基地进行。
这个基地可以说是国内顶级的汽车测试场,里面有各种模拟真实道路环境的设施,能够安全、高效地完成对车辆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等各项性能指标的全面检测。
主办方一直强调,他们秉承着“客观、科学、公平、公正”的原则,整个活动没有任何商业色彩,不接受企业的赞助,所有车辆都在同一个标准下进行评测。
这就保证了测试结果的含金量,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我国商用车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各家企业的产品实力。
这场年度测试的意义,早已超出了一个简单的产品评比。
它更像是整个商用车行业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通过每年测试项目的调整和优化,它向全行业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那就是未来的商用车必须朝着更智能、更环保、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这不仅能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还能为广大的用户提供一个可靠的选车、购车指南,帮助他们买到性能更优秀、更能创造价值的好产品。
长远来看,我国商用车整体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将有力支撑起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能为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减排做出重要贡献。
历经十八年的积累与沉淀,中国商用车产品测试已经成为了一个促进行业交流、见证技术进步、引领发展方向的重要平台,它将继续以其专业和公正,助力中国商用车产业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