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近期曝光的网购“老头乐”实为塑料车身事件,揭开了低速代步车市场的乱象。这些售价3000-5000元的车辆看似经济实惠,却暗藏多重致命陷阱,让不少老年人面临巨大资金和人身安全风险。
首当其冲的是材质安全隐患。此类车辆多采用劣质玻璃钢或塑料替代钢材,车身结构脆弱,碰撞时极易碎裂变形,难以对驾乘人员形成有效保护。更严重的是安全配置普遍缺失,多数车辆未配备安全带、安全气囊等基础防护装置,制动系统设计简陋,对反应速度相对较慢的老年人而言,无疑放大了行驶风险。
电池安全问题同样不容忽视。这类车辆多使用未经检测的劣质电池或回收电池,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设计,在充电过程中或高温环境下,极易出现短路、鼓包甚至爆炸等情况,存在极大的火灾隐患,对使用者及周边环境构成威胁。
销售环节的套路层出不穷。部分商家通过模仿高端车型外观、使用相似标识等方式误导消费者,利用老年人对车辆认知有限的特点进行虚假宣传。同时,常以“低价包邮”为噱头吸引关注,实际交易中却通过各种名目层层加价,最终价格远超宣传,且不提供正规手续。
法律风险是易被忽视的隐形陷阱。多数“老头乐”属于非标车辆,未纳入工信部目录,无法正常上牌和购买保险,上路行驶本身就属于违法行为,可能面临罚款、扣车等处罚。一旦发生交通事故,由于车辆无合法资质,驾驶人需自行承担全部责任,赔偿压力巨大。
售后维权往往陷入困境。车辆出现质量问题时,商家常以“定制产品”“使用不当”等理由推诿责任,拒绝退换或维修。老年人由于缺乏保留交易凭证的意识,在维权过程中难以提供有效证据,往往陷入投诉无门的境地。
市场上已有合规的替代选择。一些品牌推出的低速新能源汽车,价格与“老头乐”相近,却具备完整的安全配置,通过了正规检测认证,可合法上牌并购买保险,能更好地保障老年人出行安全与权益。
老年人购车需保持警惕,务必核查车辆是否在工信部目录内、是否具备3C认证和出厂合格证,了解本地区的上牌政策。建议在子女陪同下通过正规渠道选购,拒绝“不用驾照”“终身保修”等不实宣传,才能有效避开这些隐藏的消费陷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