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长安启源Q07这是要搞事情啊! 就在昨天9月22日长安启源官方放出消息说要给Q07出个激光雷达版。 要知道现款Q07从12.98万元起售全系就已经标配了自动变道辅助和全速自适应巡航这些L2级功能现在再加激光雷达这是要把15万级别的中型SUV市场搅个天翻地覆吗?
我们先来看看它现在到底有什么底气。 目前在售的Q07用的是一套叫“天枢”的纯视觉辅助驾驶系统。 官方资料显示它身上装了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和5个车外摄像头。 就靠这些它已经能实现高速上的导航辅助驾驶(NOA)还能自动变道。 说实话在这个价位的车里能给到这种配置的已经不算多了。
问题也出在这里。 纯视觉方案就像人的眼睛天气不好、光线太暗的时候难免会“看走眼”。 网上不是经常有车主讨论吗说大雨天或者强光下有些车的辅助驾驶会突然“掉链子”提示需要人工接管。 这大概就是纯视觉方案的瓶颈所在了。
那么长安启源这次要加的激光雷达到底是个什么“神器”? 简单打个比方它就像是给车装上了一双能精准测距的“D透视眼”。 它通过发射激光束来感知周围环境能非常精确地识别出物体的三维轮廓和距离。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在雾天、雨天或者面对突然出现的障碍物时系统的反应可能会更果断、更安全。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现款Q07的其他本事。 这车长宽高是4837/1920/1690毫米轴距有2905毫米是个标准的中型SUV身材。 坐进车里最吸睛的是那个15.4英寸的“向日葵”可旋转中控屏还有AR-HUD抬头显示。 副驾驶更是享受不仅在遮阳板位置配了个12.8英寸的娱乐屏还能坐“零重力”座椅。 这些配置以往在很多二十多万的车上都未必能见到。
动力方面它提供1.5升和1.5T两套插电混动系统电机最大功率都是165千瓦。 电池有21.5千瓦时和31.73千瓦时两种选择对应的CLTC纯电续航分别是145公里和215公里。 对于日常通勤来说215公里的纯电续航已经能覆盖大部分人的需求了。
就是这样一款在配置和空间上都已经很有看点的车8月份卖出了9237辆。 这个数字说明消费者对它的基础产品力是认可的。 现在它要在智能驾驶这个核心短板上“补强”直接上激光雷达这步棋走得确实大胆。
我们不妨看看它的对手们现在在干什么。 同样是插混中型SUV指导价13.58万元起的比亚迪宋L DM依靠的是成熟的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它的方案同样以视觉为主。 13.29万元起的奇瑞风云T9其辅助驾驶功能则更偏向基础的L2级。 而哈弗枭龙MAX PHEV(13.18万元起)虽然提供了更高阶的咖啡智驾选装激光雷达并非标配。
这么一对比悬念就来了。 如果长安启源Q07的激光雷达版能把价格依然控制在一个有竞争力的区间比如15万元左右那它很可能就成为这个价位里唯一能提供激光雷达硬件的插电混动SUV。 这就像是在大家都在用普通摄像头的时候它突然给手机装上了专业单反的镜头硬件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硬件上了软件能不能跟上才是关键。 激光雷达能收集到海量的精准数据如何理解这些数据做出正确的驾驶决策考验的是车企的算法和数据处理能力。 长安启源能不能把激光雷达的潜力真正发挥出来做出稳定、好用、让用户敢用愿用的高阶智能驾驶功能这是所有关注这款车的人最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现在市场上有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 很多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在选车时对智能驾驶的期待越来越高。 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自适应巡航而是希望车辆在高速、甚至未来的城市道路上能真正分担驾驶压力。 有行业报告显示在15万到20万元这个价格区间用户对“高阶智能驾驶”功能的关注度比去年增长了四成多。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持保守态度的用户。 他们觉得现有的L2级辅助驾驶已经够用把钱花在激光雷达上是不是一种“过度消费”? 他们更关心电池安全、油耗、空间和可靠性这些传统指标。 这种争议一直存在也恰恰说明了车企在做产品定义时的两难。
长安启源Q07激光雷达版的推出可以说是直接把这种争议摆上了台面。 它似乎在告诉市场:智能驾驶的军备竞赛已经蔓延到了15万级别的主流市场光堆砌屏幕和舒适性配置已经不够了核心的驾驶体验升级才是下一步竞争的关键。
这款车选择在此时释放消息时机也值得玩味。 今年国内新能源车市的价格战异常激烈尤其是在10万到20万这个主力区间各家车企都在想尽办法寻找差异化卖点。 有的主打续航有的主打空间有的主打性价比。 长安启源Q07在已经具备不错性价比的基础上选择用激光雷达来冲击市场这无疑是一次高风险的尝试。
风险在于成本。 一颗车规级激光雷达的成本虽然近年来大幅下降依然不菲。 这笔额外的开销是车企自己消化还是会转嫁到车价上? 如果车价上涨过多消费者会不会觉得不值? 这些都是长安启源需要精打细算的难题。
我们再看一组数据。 根据一些第三方平台的测评报告在应对诸如夜间穿行的行人、路面上的不规则障碍物等复杂场景时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其系统识别成功率和反应速度平均比纯视觉方案要高出15%左右。 这15%的差距在关键时刻可能就是决定性的。
当然也有人说特斯拉至今坚持纯视觉路线并且也做到了很高的水平。 这说明算法本身至关重要。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核心讨论点:在智能驾驶的发展道路上到底是应该优先依靠强大的硬件来“看见”更多还是应该优先发展更聪明的算法来“理解”世界? 长安启源Q07激光雷达版显然是选择了前一条路。
这款车的出现会不会倒逼它的竞争对手们加快部署激光雷达的步伐? 如果比亚迪、奇瑞、长城等主流品牌纷纷在下一代主力车型上跟进那么用不了多久15万级车型标配激光雷达可能就会从新闻变成常态。 这对于整个行业的技术普及速度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消费者的反应才是最终的试金石。 花差不多的钱是选择品牌影响力更大、智驾方案相对传统的车型还是选择像长安启源Q07激光雷达版这样在硬件上一步到位的“新锐”? 这个选择题会真实地反映出当下市场对智能驾驶技术的接受程度和价值判断。
现款Q07在8月取得的9237辆月销量证明它已经获得了初步的市场认可。 这为激光雷达版的推出打下了一个不错的基础。 至少说明这款车的底盘、空间、能耗等基本素质是经受住考验的。 智能驾驶功能的强化是在好用的基础上锦上添花寻求质的突破。
关于智能驾驶网络上一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一种是“科技信徒”他们乐于尝试最新技术相信机器比人更可靠;另一种是“谨慎派”他们更相信自己的双手对把控制权交给电脑持保留态度。 长安启源Q07激光雷达版的到来无疑会给这两种观点的交锋再添一把火。
最终所有的讨论都需要落到实际体验上。 激光雷达版Q07的感知能力到底有多大的提升? 它的城市NOA功能会不会同步推出? 在实际道路上的表现是否足够稳定和顺滑? 这些问题的答案只能等到实车正式上市后由第一批用户来告诉我们了。 可以肯定的是它的每一步进展都会吸引无数关注智能汽车发展的目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