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要说咱们老百姓感受最深的变化,那肯定少不了汽车市场。
尤其是新能源车,那真是跟雨后春笋一样,一茬接一茬地往外冒,而且一个比一个厉害。
以前咱们要是手头有个十万块钱,想买台家用轿车,可能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老面孔,什么朗逸、轩逸、卡罗拉。
但现在你再看,同样是这个预算,选择可就多了去了,特别是国产的新能源车,简直是把配置和价格玩出了花。
这不,前阵子比亚迪的秦L和海豹06刚把插电混动的价格打到了十万以内,这股风立马就吹到了纯电市场。
今天咱们要聊的主角,就是最近热度非常高的零跑汽车,它带来了一款全新的纯电家轿——零跑B01,这车从一露面开始,就摆明了是要来搅局的。
说到零跑这个牌子,可能有些朋友还不太熟,但它在车圈里有个外号,叫“汽车界的小米”。
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它走的路线跟小米手机早期特别像,就是主打一个“性价比”,用很实在的价格,给你堆上一大堆别的牌子在高价车上才有的好东西。
从最早的C11到后来的C10,零跑的每一款车,几乎都是同价位里的“配置天花板”。
这次的零跑B01,更是把这套打法发挥到了极致。
根据目前网上流传最广的说法,这台车的起步价很可能会定在8.98万元。
这个价格要是真的,那可就太有意思了,因为它直接就冲进了比亚迪秦PLUS EV的核心阵地,同时还要跟刚发布不久的小鹏子品牌MONA M03正面硬碰硬。
咱们先从大家最关心的“面子”问题看起,也就是这车长什么样,有多大。
零跑B01的外观用了零跑最新的设计语言,车头看着挺精神,分体式的大灯显得很有科技感,因为是纯电车,所以前面是封闭起来的,整体感觉很简洁、很前卫。
尺寸方面,这台车的长宽高分别是4770毫米、1880毫米、1490毫米,轴距是2735毫米。
可能光看数字大家没啥概念,咱们找个参照物比一下就清楚了。
大家都很熟悉的大众速腾,它的轴距是2731毫米。
也就是说,零跑B01虽然定位是紧凑型轿车,但它的轴距比速腾还要长一点,这意味着它的后排腿部空间理论上会更宽敞一些,对于经常需要带家人出门的家庭来说,这一点还是挺重要的。
当然,有对比才有伤害。
它瞄准的对手小鹏MONA M03,在尺寸上就更“狠”一些。
M03的长度是4780毫米,宽度接近1米9,轴距更是达到了2815毫米,这已经快摸到中型车的门槛了。
所以单从空间表现来看,M03可能会更占优势。
不过买车嘛,不能光看谁个子大,还得看“内涵”。
拉开车门坐进零跑B01里面,第一感觉就是“干净”。
整个中控台几乎看不到什么实体按键,大部分功能都集成在了那块14.6英寸的大屏幕里。
这块屏幕可不是样子货,它背后的“大脑”才是这台车最大的亮点之一。
零跑给B01配备了高通骁龙8295P车机芯片。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这颗芯片是目前汽车智能座舱领域最顶级的处理器之一,通常只有在那些卖三四十万,甚至更贵的豪华品牌电车上才能见到。
现在零跑直接把它用在了一台可能十万块钱就能买到的车上,这就好比你花了两千块钱买了个手机,结果发现里面装的是最新款的苹果或者华为旗舰芯片,那种操作的流畅度、打开各种软件的速度,跟同价位的其他车比起来,完全就是降维打击。
以后你在车里用导航、听歌、看视频,基本就告别卡顿了。
除了这颗强大的“大脑”,零-跑B01在智能化方面还有别的“杀手锏”。
在高配车型上,它会搭载激光雷达和另一颗专门负责智能驾驶的高通8650芯片。
激光雷达这东西,说白了就是给汽车装上了一双“千里眼”,它用激光来探测周围的环境,比普通的摄像头看得更远、更准,而且不受光线和天气的影响,不管是大半夜还是下暴雨,它都能稳定工作。
有了这套硬件,零跑B01就能实现不需要高精度地图的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
简单来说,就是在高速公路上,车辆可以自己保持车道、自己超车、自己进出匝道,大大减轻了长途开车的疲劳感。
这项功能在15万这个价位的车里,可以说是非常罕见的。
当然,就算你买的是低配版,它也标配了L2级别的辅助驾驶,像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这些常用的功能也都有,日常开起来也更轻松、更安全。
最后,咱们再聊聊作为一台纯电车最核心的部分:动力和续航。
根据目前工信部申报的信息,零跑B01提供了三种不同功率的电机可选,分别是100千瓦、132千瓦和160千瓦。
入门版的100千瓦电机,换算成马力大概是136匹,对于日常在城市里开,接送孩子、上下班是完全足够了。
如果你对动力有更高的要求,那160千瓦的版本,动力储备就相当充沛了。
续航方面,官方提供了550公里和650公里两种选择。
这个续航里程是在CLTC标准下测的,虽然实际使用中会打点折扣,但650公里的版本,日常通勤的话,充一次电跑一个星期基本没问题,就算是偶尔跑个长途,从上海开到南京也绰绰有余,基本上可以告别里程焦虑了。
把这些信息综合起来看,零跑B01的意图就非常明显了。
它就是想用“技术平权”的思路,来冲击现有的市场格局。
面对比亚迪秦PLUS EV这样的销量霸主,它打出的牌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智能化配置;面对同样主打技术的小鹏MONA M03,它可能会用一个更让人心动的价格来吸引消费者。
这场竞争的背后,其实是咱们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缩影。
正是因为有像比亚迪、零跑、小鹏这样的一大批中国车企在不断地“内卷”,在技术、配置和价格上互相较劲,才逼着整个行业快速进步,也让我们普通老百姓能用越来越少的钱,买到越来越好、越来越智能的汽车。
这不仅仅是企业之间的商战,更是中国制造业整体实力提升的体现,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每一个消费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