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博物馆,展品老化,游客锐减

最近,不少去过上海汽车博物馆的朋友,回来后都有一种挺奇妙的感觉,心里头好像分成了两半。

一半在惊叹,哇,这里头的宝贝真多,从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到旧上海滩电影里的老爷车,看得人眼花缭乱,真是不虚此行;另一半呢,又有点小小的纳闷,逛了一大圈,怎么好像没太看着咱们现在满大街跑的那些新能源车、智能汽车呢?

这种感觉,就像是你走进一家收藏了所有经典武侠小说的图书馆,却发现书架上找不到最新的网络小说一样。

上海汽车博物馆,展品老化,游客锐减-有驾

一边是厚重的历史,一边是火热的现实,这座中国第一家专业的汽车博物馆,到底是经典永流传,还是稍微有点没跟上趟儿?

这事儿,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得说,上海汽车博物馆在讲“过去的故事”这方面,做得是真地道。

它不是简单地把一堆车摆在那儿让你看,而是像一位高明的导游,带着你穿越了一百多年的时光隧道。

一进门,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就扑面而来。

你看到的不仅仅是铁皮和轮子,更是人类一个多世纪以来关于“速度”和“远方”的梦想。

比如那辆镇馆之宝,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造出来的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它长得跟个三轮车似的,看起来有点笨拙,但你站在它面前,就能感受到那种“从零到一”的震撼。

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发明,彻底改变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方式。

博物馆里还专门讲了汽车是怎么来到中国的。

1901年,两辆洋汽车被运到上海,那会儿的人们管它叫“小包车”。

你可以想象一下,在那个还走着黄包车、挑着扁担的年代,一辆不用马拉、自己就能跑的铁家伙出现在街头,得是多大的新闻。

紧接着,上海发出了中国第一张汽车牌照,开通了第一条公交线路。

上海汽车博物馆,展品老化,游客锐减-有驾

这些历史细节,让我们感觉汽车这个“洋玩意儿”从一开始就和上海这座城市的时髦、开放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可以说,博物馆把汽车在中国,特别是在上海的“前半生”故事,讲得清清楚楚,有根有据。

更让人心里感动和敬佩的,是关于咱们中国自己汽车工业奠基人的展览。

比如提到了饶斌老先生,很多人可能不熟悉这个名字,但他可是咱们国家第一汽车制造厂和第二汽车制造厂的主要筹建者,亲手把中国的汽车工业从一张白纸,一点点描绘出来。

看着展厅里那些泛黄的照片、朴素的模型,你就能体会到,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老一辈的建设者们是靠着多大的毅力和奉献精神,才为我们今天能开上自己的国产车,打下了第一块基石。

这部分内容,看的不仅仅是车,更是我们国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一段峥C岁月,非常有教育意义。

聊完了让人赞叹的历史部分,就得回到那个让很多人心里犯嘀咕的问题了:咱们现在最引以为傲的汽车成就,去哪儿了?

这些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用“飞起来”形容都不过分。

我们不仅成了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更在新能源汽车这个新赛道上,实现了“弯道超车”。

根据官方数据,2023年,咱们国家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了3000万辆,创了历史新高。

其中,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接近950万辆,占了市场总量的三成还多。

到了2024年,有的月份新能源车的市场渗透率甚至历史性地超过了50%,也就是说,每卖出两辆新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的。

上海汽车博物馆,展品老化,游客锐减-有驾

我们已经成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满载着比亚迪、奇瑞、名爵等中国品牌汽车的滚装船,源源不断地驶向世界各地。

这么辉煌的成就,这么火热的现实,在博物馆里却好像只看到了一个序章,最精彩的高潮部分却有些模糊。

你想找找看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想体验一下蔚来汽车的换电黑科技,想感受一下小鹏、理想的智能座舱有多聪明,结果发现展厅里还是那些经典的燃油车唱主角。

这不能不让人产生一种疑问:是不是博物馆的更新速度,没跟上国家的发展速度?

其实,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方面,博物馆有它自身的规律。

它的核心职责是收藏和展示那些经过了时间沉淀、被公认为有历史价值的东西。

今天刚刚发布的一款新车,技术再先进,市场再火爆,它仍然是“新闻”,而不是“历史”。

到底哪一款车、哪一项技术能最终被写入历史,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这需要时间来检验。

如果博物馆今天追这个热点,明天追那个潮流,就容易变成一个临时的科技展,反而失去了它作为历史殿堂的厚重感和权威性。

而且,筹备一个大型展览,从研究、征集展品到设计布置,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上海汽车博物馆2007年就开馆了,它的基本陈列框架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确立的。

上海汽车博物馆,展品老化,游客锐减-有驾

而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的真正大爆发,也就是最近七八年的事。

让一个庞大的实体博物馆,在短时间内就完全跟上这种“中国速度”,确实有点强人所难。

但更有趣的,是另一方面。

我们换个角度想,或许,关于中国当代汽车工业最精彩、最全面的“博物馆”,根本就不在那个建筑里,而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你想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盛况吗?

你根本不需要买门票,只需要站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甚至任何一个二三线城市的交通路口,看上十分钟。

你会看到各种品牌的国产新能源车安静而迅速地滑过,它们的设计越来越漂亮,技术越来越先进。

这川流不息的车流,本身就是一座活的、流动的、正在实时更新的“中国汽车博物馆”。

每一位开着国产新能源车的车主,都是这座“活博物馆”的讲解员和参与者。

这么一想,心里的那个小疙瘩就解开了。

上海汽车博物馆,它为我们完整地保存了“我们从哪里来”的珍贵记忆,告诉我们百年前的星星之火,以及几十年前老一辈工业人的艰苦奋斗。

它是一本厚重的“前传”,没有这本前传,就没有今天的故事。

而我们正在亲身经历和创造的,就是这部史诗的“正传”。

博物馆里的“慢”,恰恰反衬出了现实中我们发展的“快”。

这种对比,本身就足够让人心潮澎湃,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我们今天取得的成就,是多么来之不易,又是多么值得骄傲。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