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看到马自达EZ-6以13.98万的起售价横空出世,作为一个资深车迷,我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深蓝的换壳吗?毕竟同样是长安的底子嘛。但真当我深入了解后才发现,这台车可不简单,它有自己的"马家特色"。
特别是当我看到它底盘的细节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兄弟们,如果你正打算入手这台车,建议你一定要看完这篇文章,因为我要说的这些事情,可能关系到你未来用车的安全与体验。
马自达的"四好生"形象
首先必须承认,EZ-6确实是个"四好学生":好看、好开、好聪明、好安全。
外观方面,就算你把车标遮住,任何人都能一眼认出这是马自达家族的设计。流畅的车身线条,精致的光影效果,怎么看怎么舒服。
驾驶感受更是让人惊喜。试驾时那种电感"人马一体"的体验真不是吹的,无论是80km/h的麋鹿测试,还是110km/h的双移线试验,EZ-6都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操控性能,这点确实值得点赞。
聪明程度也是一流的。全车配备了22颗传感器,包括5颗百万像素高清全景摄像头、12颗高性能超声波雷达和5个毫米波雷达。这么多"眼睛",开起来自然让人倍感安心。
安全配置更是拉满,全系标配9气囊(包括远端气囊),采用了2000Mpa超高强度+1500Mpa冷冲压件,电池安全更是达到了国标的20倍。
这么多优点,再加上无边框车门的设计和近14万的起步价,确实很难不让人心动。
底盘拆解后的惊人发现
但是,当我们把车辆吊起来,看到底盘的真实情况后,我的心凉了半截。
首先最明显的问题:防冻液管子直接裸露在外面!整个底盘看不到任何底盘装甲的喷涂保护。大家想想看,这要是在乡村小路上开,或者不小心蹭到减速带,管子被刮到或者时间久了松脱掉下来会怎样?一旦发生泄漏,发动机的热量无法有效散发,后果轻则温度升高,重则可能导致发动机过热甚至拉缸!
与深蓝SL03类似,EZ-6也采用了后置电机设计,横向稳定杆同样放在电机后方。不过还是有明显改进的地方,后轮的两个下摆臂采用了一整块铝合金件,这比深蓝的方案确实要好很多。空气弹簧和避震系统也做了防震分离结构,这两点确实让EZ-6的驾驶质感比深蓝好了不少。
但是,前轮部分的材料就显得有点拉胯了。前轮没有使用高级的铝合金材料,而是用的普通铁质冲压件。作为一台增程式电动车,它当然有排气管,但问题是排气管的上方就是电机的高压线,两者紧挨着却没有做任何隔断!这设计真的合理吗?
虽然排气管的高温主要集中在前段和中段,但尾部温度依然不低。长时间使用下,排气管的震动很可能会导致高压线路磨损,加速线路老化,这无疑是个潜在的安全隐患。
拆解实验展现的安全性能
话说回来,长安马自达确实在安全性能上做了不少功课。他们联合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对参加过"货车横向夹击叠加刮底挑战"的车辆进行了拆解,结果还是很让人放心的。
这个挑战模拟的是车辆在丁字路口被超速行驶的大货车猛烈撞击侧面,导致车辆横移,底盘电池与路沿发生撞击的场景。这类事故在现实中的致死率仅次于正面撞击,因为车辆侧面没有缓冲区,车门和车身就是乘员唯一的保护屏障。
拆解后我们看到,EZ-6的车身确实很结实。全车86%以上的钢材硬度超过340MPa,车顶采用2000MPa横梁加强件,车门内置6根1500MPa防撞钢梁。这些超高强度材料的使用,确保了车辆在猛烈侧撞后乘员舱依然完整,A、B、C柱未断裂,车门也能正常打开。
气囊系统也表现出色。EZ-6标配的9个气囊包括前排正面气囊、前排侧气囊、侧气帘、前排远端气囊和后排气囊,在碰撞瞬间全部及时展开,有效保护了乘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远端气囊,它设置在前排座椅之间,防止碰撞时主副驾驶的头部相互碰撞造成伤害。一台起售价不到14万的车能把这个配置全系标配,确实很良心。
电池包的安全性也通过了考验。即使经历了剧烈撞击,电池包结构依然完好,没有明显损伤,固定螺栓也没有明显变形或撕裂。EZ-6还配备了24小时监控的数字电池管家技术,能及时发现电池异常。即便电池包出现热失控,也能确保30分钟不起火不自燃,为乘员逃生争取足够时间。
总结:优缺点并存的EZ-6
综合来看,马自达EZ-6确实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中型新能源轿车。它的轴距达到2895mm,比同级别的丰田凯美瑞和大众帕萨特分别多出70mm和24mm,空间表现出色。作为新能源车型,还享有免购置税、不限行等政策优势,动力更强、油耗更低,再加上马自达一贯的驾驶乐趣,确实很有吸引力。
但我不得不说,底盘上那些细节处理确实让我有些担忧。防冻液管路的裸露、高压线与排气管的过近布置,这些都是值得厂家重视并改进的地方。
如果你打算购买EZ-6,我的建议是:买车后第一时间去做个底盘装甲,给那些裸露的管路多一层保护。毕竟咱们的道路条件有时候确实不太友好,多一层保障总是好的。
希望马自达能看到这些反馈,在后续的产品改进中解决这些问题。因为EZ-6确实是一台好车,就差临门一脚,变成一台优秀的车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