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三季度净利暴涨32%背后:番禺总部400个中层被裁,埃安15万辆销量是靠什么撑起来的?

广汽三季度净利暴涨32%背后:番禺总部400个中层被裁,埃安15万辆销量是靠什么撑起来的?

研发费用从5.3%砍到4.1%,专利申报反倒多了17%——这账怎么算都觉得不对劲。去年这时候,广汽还在为日系合资伙伴的颓势发愁,今年三季度突然交出净利润增长32.1%的成绩单,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听说番禺总部那边动静不小,四百多个中层岗位说没就没了,钱少花了活儿却干得更漂亮,要么是以前的钱没花在点子上,要么就是现在找到门路了。

广汽三季度净利暴涨32%背后:番禺总部400个中层被裁,埃安15万辆销量是靠什么撑起来的?-有驾

埃安那边倒是交出了份看得过去的答卷。AION Y Plus卖了快七万台,听车主们反馈,续航达成率能到八成五左右,这个数字在纯电车里算是比较实在的了。他们自己鼓捣的“弹匣电池2.0”,针刺、挤压这些极端测试都扛住了,快充也确实快——二十来分钟能从10%充到80%,跑长途可能不会那么焦虑。不过话说回来,电池技术这东西,实验室数据和实际使用场景多少会有些出入,真要验证还得看三五年后的保值率和返修率。

传祺E9这款插混MPV倒是找到了个不错的切入点。政企采购占六成,这个比例说明产品定位挺精准。馈电油耗5.8升,综合续航过千公里,对于经常跑长途又不想频繁找充电桩的商务用户来说,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听说底盘调校还请了奔驰S级的前团队参与,过减速带的感受据说比GL8舒服些,这种细节上的打磨,可能才是真正能留住用户的东西。

广汽三季度净利暴涨32%背后:番禺总部400个中层被裁,埃安15万辆销量是靠什么撑起来的?-有驾

最让人意外的可能是出口数据。三季度出口三万多台,增长超过140%,泰国那边AION Y拿下18%的市占率。这事儿背后有个关键点:他们在罗勇府建了工厂,本地化率做到45%,再配合泰国政府的补贴政策,价格优势一下就出来了。出海这条路,比亚迪走在前面,广汽算是跟上了节奏,至于能走多远,还得看后续的服务体系和品牌认知能不能跟上。

有意思的是,广汽跟华为的合作走的是HI模式,没采用智选车那套。这种合作方式相对保守些,但也保留了更多自主性。他们在高速NOA上做的测试,平均接管间隔能到两百多公里,这个水平在自主品牌里算是追上第一梯队了。智能驾驶这东西,技术路线选对了,后面可能会省很多力气。

广汽三季度净利暴涨32%背后:番禺总部400个中层被裁,埃安15万辆销量是靠什么撑起来的?-有驾

三年保值率58.3%,在纯电品牌里能排第三,这个数据多少能说明些问题。二手车市场最诚实,保值率高意味着产品质量、品牌认知和市场需求都还撑得住。当然,新能源车的保值率整体还是偏低,这是行业通病,但至少说明广汽没掉队太多。

广汽三季度净利暴涨32%背后:番禺总部400个中层被裁,埃安15万辆销量是靠什么撑起来的?-有驾

降本这事儿,广汽玩得挺细。电驱系统自己搞,单台成本从八千多降到五千出头;电池Pack结构改了改,零部件少了三成多;供应链往本地靠,物流成本又省下两成。三季度单车制造成本降了9.4%,但质量投诉反而比行业平均水平低。这种操作如果能持续,后面的利润空间还真不小。

说到底,这波增长能持续多久,关键还是看产品力能不能持续跟上。降本增效是必要的,但如果把成本控制变成压榨供应商或者偷工减料,那迟早会反噬。从目前披露的技术细节看,他们至少在电驱自研、电池技术、智能座舱这些核心领域有了些自己的东西,不完全依赖外部供应商,这在长期竞争中或许是个优势。

广汽三季度净利暴涨32%背后:番禺总部400个中层被裁,埃安15万辆销量是靠什么撑起来的?-有驾

市场给广汽的时间窗口可能不会太长。比亚迪在前面狂奔,小米、华为这些新玩家虎视眈眈,留给传统车企转型的空间越来越窄。这份财报算是个不错的开局,但汽车行业从来不缺昙花一现的案例,真正能站稳脚跟的,往往是那些把每个细节都打磨到位的品牌。曾庆洪每两周开一次战略复盘会,这种节奏能坚持多久,大概就能看出广汽这次转型的决心有多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