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智能化卷出天价,用户直呼智商税,新国标后会怎样?
最近发现两轮电动车越来越贵了,动辄三四千块不说,某些品牌甚至卖到两三万。像小牛、九号这些主打智能功能的品牌,车身上面能加的功能全加了,蓝牙解锁、远程监控、导航什么的,可价格也跟着翻倍涨。本来电动车就是个代步工具,现在倒好,买个车比买手机还纠结。
很多人吐槽说月薪两万都不够买辆新款的,这价格早超过一般电动车的范畴了。我去电商平台看了看,小牛最贵的RQi要2.98万,九号的顶配款也快3万,这都快赶上一辆电瓶摩托车了。而且这些品牌还在搞会员服务,比如小牛的锐智VIP,现在一年要69块。有用户说他们车上的定位功能靠的是2G网络,现在2G基站都没了,很多功能都用不了,还得自己掏钱升级硬件。
经销商透露现在卖智能电动车利润其实不高,因为电池和芯片成本贵。不过国家最近出了补贴政策,像上海换旧车能补500块,上半年全国换新车的量猛增了十倍多。小牛和九号这两个牌子趁着补贴赚钱不少,上半年小牛扭亏为盈赚了590多万,九号净利润翻了一倍还多。
不过到了2025年下半年,政策红利期快到了。新国标9月1日要实施,规定电动车必须支持北斗定位、OTA升级这些功能,老款车卖不了多久了。很多经销商说过渡期只剩三个月,现在库存还没消化完,生怕下半年生意变差。雅迪这种老牌车企在海外建工厂,印尼的新厂明年产能要到300万台,小牛也打算在美国推低价车型抢市场。
传音这种手机厂商都开始造电动车了,他们在非洲卖的Revoo系列专门改了三电系统,适应那边路况。国内雅迪、爱玛这些品牌虽然主打性价比,但基础智能功能现在都配齐了,小牛们的优势反而没那么明显了。有用户说现在的智能电动车就像手机厂商搞的机皇,功能堆砌严重,实际用得上的没几个。
现在问题来了,等到补贴没了,消费者会不会觉得这些功能是智商税?小牛涨会员费、硬件升级收费这些操作,网上骂声一片。他们财报显示平均售价从四千多降到三千二,但单车利润还是被电池和芯片成本压着,未来能不能保持增长不好说。
九号公司海外市场贡献了四成收入,主要靠平衡车起家,但在高端电动车领域和小牛打得难解难分。国外市场倒是能卖高价,小牛在欧洲的车均价三千多,美国准备推出的入门款价格还没定,估计也在两三千元左右。
经销商担心新国标实施后,低端车不能再卖,厂家可能降价清库存。但高端品牌要想维持高价,就得证明他们的智能功能确实值这个钱。现在电动车行业就像手机市场,有的品牌靠性价比打天下,有的靠堆料做高端,但最终还得看消费者愿不愿意买单。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吓人,现在全国有3.5亿辆电动车,平均每三四人就有一辆。这个市场太大了,谁都想分一杯羹。但从用户反馈看,续航和耐用性才是买电动车的核心需求,那些花里胡哨的智能功能反而成了累赘。小牛被央视点名批评后,股价都跌了,说明大家对这些品牌越来越不买账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