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下电门,一股子猛劲儿瞬间就把人按在座椅上,那不是普通电车的平顺,是实打实的推背感。双电机一吼,440kW的总功率、645N・m的扭矩,3.9秒破百的数据可不是摆设,城市里超个车跟玩儿似的,高速上并线提速更是游刃有余。这股子冲劲儿,直接唤醒你对速度最原始的渴望,让人直呼“硬菜”!
但这股劲儿不是蛮力,底盘给得住。前虚拟主销双叉臂,后H臂多连杆,听着挺专业,实际感受就是稳。高速过弯,车身姿态控制得相当到位,没有那种开船的感觉。
液压衬套和高性能减震器的加持,让这台车在滤震方面表现出色。压过井盖或小坑洼,传入车厢的震动被处理得非常柔和,像是有个“舒适魔盒”在帮你过滤掉路面的毛刺感,坐着比想象中要舒服很多。
更有意思的是天钩控制技术,它能根据路况实时调节悬架的软硬。就好像有个隐形的“天钩”拽着车身,让它尽可能保持平稳。无论路面怎么变,车里的人都能感觉到那种细腻的支撑,这科技感,绝了。
当然,还有空气悬架这个“大杀器”,四档可调,能高能低。跑高速就趴低点,稳;遇到烂路或者需要上下马路牙子,就抬高点,从容。这不仅是功能的切换,更是驾驶者根据场景调整心态的一种仪式感。
进了车里,第一眼就被那两块大屏吸引。中间那块15.6英寸的2.5K屏,触控流畅得像刷平板,看啥都清晰。旁边35.4英寸的4K远端屏,横跨整个仪表台,信息量巨大,但布局合理,扫一眼就能掌握关键信息,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鸿蒙车机系统真是把“智能”俩字玩儿明白了。声纹识别特方便,坐进去说句话,座椅、后视镜啥的瞬间调到位,像专属管家。那个“可见即可说”功能,指哪儿打哪儿,想开天窗、调空调,动动嘴就行,彻底解放双手。
华为生态的无缝流转,对华为手机用户简直是福音。手机上的导航、音乐,上车自动同步到车机,完全不用重新设置。这种丝滑的连接感,让人觉得车不再是个冰冷的机器,而是你智能生活的一部分。
座椅也是一绝,Nappa真皮摸着就舒服,前排零重力座椅,14向调节,怎么坐都行。加热、通风都有,关键是那10层舒适层结构和多硬度分层,把腰和背都照顾得妥妥的,长途开下来也不觉得累。
英国之宝的25扬声器音响系统,7.1.4全景声道,效果不是盖的。坐车里听音乐,感觉就像身临其境,音质特别纯净、有层次。再加上纳米水离子空调和香氛,整个车厢氛围瞬间拉满,把通勤变成了享受。
说到底,电车绕不开续航和补能。72.88kWh的磷酸铁锂电池,CLTC跑600km,日常通勤、周末周边游基本够了。最关键的是800V高压快充,10分钟就能补350km,30%-80%只要15分钟。服务区歇个脚的功夫,电量就回来了大半,大大缓解了电车用户的里程焦虑。
电池下潜式布局,不仅优化了重心,还给后排乘客腾出了宽敞的腿部空间。180cm的个子坐后排,腿部空间还有两拳多,不局促。溜背造型也没怎么牺牲头部空间,设计得挺巧妙。
而且,它还有3.3kW的V2L外放电功能,这太实用了。周末去户外露营,直接插电烧水、煮饭,甚至投影看电影,把车当成移动电源,给户外生活增加了无限可能。
安全更是看不见的定心丸。CAS3.0系统覆盖4到150km/h,能识别行人、车辆甚至侧翻车,刹停干净利落。对两轮车也能精准减速。侧向避让、后向倒车识别都很灵敏,复杂路况下心里特有底。
这背后是强大的硬件支撑:192线激光雷达、多颗毫米波雷达,构建了360度的感知网。配合华为乾昆智驾ADS 3.0,高速导航辅助驾驶、代客泊车,甚至城区高阶辅助驾驶都能实现。感觉不是你在开车,而是它在帮你更安全、更轻松地驾驶,甚至在帮你停车。
车身结构也是下足了料,热成型钢占比34%,潜艇级高强度钢2000MPa,一体压铸铝地板,十六环笼式结构。这些听着复杂的名词,翻译过来就是俩字:安全、结实。再加上全系标配的9个气囊,把安全防护做到了极致。
超长的2940mm轴距带来的乘坐空间确实“越级”,这是实打实的乘坐体验提升。后备箱416L,后排座椅放倒后能扩展到1266L,搬个小家具、装露营装备完全没问题。地板下的隐藏储物格放零碎东西很方便,强迫症福音。
综合这台车给人的感觉,外观拉风、动力澎湃、底盘扎实、智能系统好用、乘坐舒适、补能快、安全感强,而且20万出头的起售价(限时优惠后更低),确实很有竞争力。它不光是台车,更像是一个集成了各种高科技的伙伴,让你的出行体验变得更加立体和有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