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7舱内激光视觉技术细节曝光,入门级也能享受高端智能驾驶

这两天汽车圈突然被一条消息刷屏,说是问界M7上线了什么“舱内激光视觉”,看得人有点发懵:这搞得跟科幻片一样,到底是个啥玩意?真要说懂技术的没几个,吃瓜群众光听名字就有点心痒痒——这玩意是不是以后开车能变身“钢铁侠”?说白了,像这种新鲜玩意一出来,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新在哪?到底靠不靠谱?能不能为“开车小白”省点操心?话说回来,要不是官方直接拿海报“怼脸”,还真没人能把这技术说清楚。今天不妨就拿问界这波“激光视觉”来唠一唠,看看这背后到底有多少道道,值不值得大家买账。

说起以往车里的雷达啊、摄像头什么的,估计车主们最熟的还是那个“头顶激光雷达”,装在车顶溜溜转的那种。不过问界M7这次搞得不一样,直接把激光操作搬到挡风玻璃底下,也挺大胆。你想想,以前激光雷达要占位置,往往和后视镜、阅读灯打架,动不动车顶像个“花洒”,丑不拉几。这次直接上赶集,把体积缩小,视觉还美观,连清理都变简单了——脏了就让雨刷一划,妥妥的。不过,科技可不是只图“好看”,要真能装进有限的空间里,还得靠一体化设计,这里面的技术门槛高着呢,没准隔壁老王的车型想学都得掂量掂量钱包和脑子。

问界M7舱内激光视觉技术细节曝光,入门级也能享受高端智能驾驶-有驾

大家可能觉得,小巧也不过是新瓶装旧酒,无非就是个雷达藏得深一点?可问题不止于此。传统那种雷达,发射器、接收器、摄像头分开站队,空间够用才能全装得下。而问界这波“舱内激光视觉”直接玩双模:激光和视觉走同一光路,简单理解就像一个“多面手”,左边喷激光,右边收激光和摄像头光束,省空间还讲究效率。你要我说,这种“两头通吃”的思路,和华为那种“端到端整合”如出一辙——双模好处是理论上协同更顺畅,坏处嘛,系统设计难度陡增,工程师头发又要掉一层。

问界M7舱内激光视觉技术细节曝光,入门级也能享受高端智能驾驶-有驾
问界M7舱内激光视觉技术细节曝光,入门级也能享受高端智能驾驶-有驾

看着这么先进,难免有人问了:既然好用,为什么市面上其他车型不跟着抄?这个锅要甩给激光雷达本身:激光是直线传播的,还特别“挑食”,遇到普通玻璃、镀膜、各种折射、散射就丢精度。这么一来,玻璃可就得特殊处理,加工工序多花好几道,成本分分钟翻倍。“奢侈品”属性立马拉满,车厂们精打细算搞这事儿,能不能收回投资先打个问号。也怪不得以前只有Ultra高配才用,现在问界铁了心下放到入门版,厂家是真的想做局。

再讲讲关键的技术点——官方这次给了三个痛点。第一个,通用障碍物检测。说白了,就是上路遇到“奇葩障碍”,激光比纯视觉管用,纸箱、石墩、小土堆啥都能看见,傻瓜式识别不含糊。你要是只靠摄像头,二维画面得靠算法去猜,遇见“边角料”很容易误判,漏掉一个撞上去谁买单?激光一出场,直接三维建模,障碍体积大小一目了然。这下子,电车带你飙高速也不怕路上谁丢个塑料袋给你“设个局”。

问界M7舱内激光视觉技术细节曝光,入门级也能享受高端智能驾驶-有驾

第二个功能,光线恶劣场景的能力。夜晚开车下暴雨、起大雾的时候,纯视觉摄像头常常罢工,要么糊成一团,要么亮度不足。这时候激光+摄像头的组合,仿佛就是给车加了一副“猫眼”,靠多传感器融合,从各个角度收集数据,不管是大雾迷蒙,还是伸手不见五指,能分辨障碍物并且及时反应。以前AEB紧急制动往往靠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单打独斗,现在“团战”出场,数据叠加后的可靠性提升了一大截——你车不止会刹,还能提前规避,关键时刻拉你一把不费劲。

第三个,ESA紧急转向辅助。这就更像有个人在你旁边眼观八方,帮你发现前方突然杀出来的障碍,立马变道规避,你别说,这技能堪比老司机。过去 Ultra版才有,如今问界M7入门级直接全员标配,等于是把过去“高贵冷艳”的专属功能变成普罗大众的福音——这升级,实打实的加分项。

问界M7舱内激光视觉技术细节曝光,入门级也能享受高端智能驾驶-有驾

聊到这里,有人不免担心,这技术下放是不是“缩水”?其实官方还说了,问界M7入门版从ADS SE基础版硬生生跳到了ADS Pro增强版,并且享受ADS4.0同源WEWA技术架构。不懂的朋友可以理解为,底层系统逻辑全部打通,不分版本,等于是基础款突然学会了“高配教父”的套路,说不定接下来还有城区道路的LCC辅助,泊车自动化等新招数。让人有点小期待的是,未来入门级会不会“马甲”再开,给消费者更多的惊喜。

顺带说一句,激光雷达的局限也挺明显,不是说“千里眼”就完美无缺。最大弱点莫过于成本和兼容,大面积推广难如登天,车企要在低端车型推广也要掂量着来。据说,前挡风玻璃为配合激光雷达得加特殊材料,材料工艺和技术要求拉满,对生产线也是大考验。没那个技术和资本,别急着上,否则就像把顶级音响硬塞进“老头乐”,费力还见不到好处。市面有些品牌早期尝试过,效果不尽如人意,绝对不是吹牛皮能糊弄过去的。

问界M7舱内激光视觉技术细节曝光,入门级也能享受高端智能驾驶-有驾

不过问界M7这次还能玩转激光视觉,背后多半有华为的技术加持。大家都晓得,问界主打“智能座舱”,配置一众AI、传感器、自动驾驶模块,这次多传感器融合的激光视觉,等于是把“看”和“想”都升级了,还挺符合华为那种“技术控”的腔调。可惜,除了车圈玩家,很多人没能真实体验过这种方案,有点像隔着玻璃逛博物馆。如果说“激光视觉”究竟好到哪里,“用过一次才知道”估计是大多数人的感受。

抛开技术,单看用户体验,大家更关心的是实际效果。你想啊,普通家庭买辆问界M7,多数是冲着智能、安全去的。要是舱内激光雷达真能化繁为简,轻松应对边边角角的小障碍,开出门就跟“外挂”加持一样放心。之前同样档位的新能源车,摄像头识别因为算法还没练满,时不时“掉链子”,车主开着心里老是悬着。如今激光助阵,说不定咱们老百姓再也不用怕暴雨大雾“蒙头赶路”,关键时刻技术能替咱顶住,也算一种幸福的小确幸。

问界M7舱内激光视觉技术细节曝光,入门级也能享受高端智能驾驶-有驾

既然配置都到位了,大家自然关心后续。问界会不会把城区LCC辅助、自动泊车也一并放下,甚至更多智能功能免费加持?这种“普惠豪华”的趋势,估计是未来车企拼杀的主战场。大家买车也不再唯价格论实力,更在意科技能不能落地,体验感是不是一步到位。谁家技术强,谁家走量快,最终还是用户用真金白银投票。

当然,有技术归有技术,最终产品落地还要经受漫长市场验证。激光视觉虽说目前看着很酷,但真正能用得舒心,还在于后续软硬件迭代,能不能适应各种路况、气候、用户习惯,还得用时间检验。厂家不停升级,用户慢慢上手,两者互动,谁也别想偷懒。像现在市面上不少品牌,看起来配置也花哨,却经常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问题,稳定性和体验还是有待打磨。如果问界M7能把这激光视觉用得如臂使指,算是走出技术同质化的泥潭,真正为用户出行把关。

说到底,有什么黑科技,最终目的还是安全和体验,谁能在兼顾成本和用户需求中找到平衡,谁才能笑到最后。问界M7这次玩得是“技术下放”,让入门版都能享受高端配置。对于日常开车的老百姓,这操作算是耍实惠。如果外行人觉得只是“噱头”,更多还是要靠实际驾驶体验说话。以后不是“谁家宣传词最响”,而是看谁家真正能护航。

你说,这激光视觉到底值不值得为它买单?咱们谁都不是厂家的托儿,最终还是坐到驾驶位上那一刻,觉得安全、方便、踏实,那才是真的实用。等着吧,后续肯定还有花样,“体验派”就是如此,嘴上说没用,心里还是忍不住买单。对了,大家会期待问界M7还会推出什么让人心动的功能?有啥想法赶紧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唠唠。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