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工信部新车申报信息的时候,我特意留意了荣威家族的新成员。
这款代号还没敲定的神秘轿车,从曝光的图片和参数来看,绝对算得上品牌转型新能源的诚意之作。
作为看了十年汽车资讯的老司机,今天就跟大伙唠唠这款车到底值不值得等。
先说这前脸设计,荣威这次真是下了血本。
无边界格栅直接把镀铬条玩出了新高度,品牌LOGO像镶嵌在钻石切割面里似的,这在自家车型里还是头一遭。
我特意对比了隔壁D6的设计,虽然都走简约路线,但新车的格栅层次感明显更丰富。
前包围那条U型镀铬饰条可太讨喜,晚上点亮效果肯定能亮瞎一片,就冲这辨识度,绝对能在停车场里一眼认出来。
车身尺寸4940mm的长度配上2820mm轴距,明摆着要跟合资品牌掰手腕。
对比自家兄弟D7 DMH的4890mm车长,这50mm的加长可不是随便加的,估计是把后排地台和腿部空间重新优化了。
现在年轻人买车,谁不在意后排能不能跷二郎腿?
特别是插混车型普遍追求运动化设计,荣威反其道行之强化空间表现,看来是想走家用路线。
车尾的贯穿式尾灯组倒是没太多惊喜,但下方镀铬饰条的细节处理值得点赞。
不过那个纠结的命名问题——车尾挂着"M7"但选装标签又出现"A7 DM-H",看来内部还在纠结最终命名。要我说,与其搞字母游戏,不如学学比亚迪直接用朝代命名来得痛快。
说到动力系统,这套1.5L插混总成算是荣威D7 DMH的兄弟配置。15FHC发动机最大功率82kW,虽然参数看着不如吉利雷神混动系统猛,但胜在技术成熟稳定。重点在于电机部分,参考D7 DMH那台137kW的永磁同步电机,新车的动力表现应该能满足日常通勤需求。不过有点担心的是电池容量,工信部申报信息里没提具体数值,如果沿用D7 DMH的磷酸铁锂电池组,续航里程估计在1000km左右,但实际表现还得看调校。
选装配置清单挺有意思,全景天窗、鲨鱼鳍天线这些实用配置全都有,四种轮毂样式也算给消费者选择空间。不过17寸和18寸轮毂对应的轮胎规格差异明显,215宽胎配17寸轮毂可能更适合城市通勤,225宽胎配18寸轮毂则更适合追求运动感的用户。这里给准备买的朋友提个醒,不同轮毂尺寸会影响通过性和油耗表现,得根据自己的用车场景选择。
现在新能源市场真是卷到白热化,合资品牌在降价,自主品牌在拼配置。荣威这时候推出插混轿车,显然是想抢占合资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对比同级别的比亚迪秦PLUS DM-i,这款车在空间和设计上有优势,但品牌影响力和销售网络还是差点意思。不过考虑到现在插混车型购置税全免,如果终端能有2-3万优惠,竞争力立马就上来了。
从品牌发展角度看,荣威这几年一直在尝试突破。从最初玩互联网汽车概念,到现在扎扎实实做插混技术,能看出转型决心。不过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售后保障,插混车型电池质保政策、维修成本这些细节,官方还没公布具体方案,这可能会影响部分持币待购用户的决策。
对于年轻消费者来说,这款车的外观设计绝对算得上加分项。无边界格栅配合狭长的大灯组,既有传统车企的精致感,又带点新势力的科技范。不过内饰设计还没曝光,如果还是沿用老款车型的套路,可能会让年轻人失望。现在连大众都开始玩简约风了,荣威要是还守着老一套,恐怕很难打动Z世代。
说句实在话,这款车最让我惊喜的是荣威终于肯在基础参数上认真了。4940mm车长+2820mm轴距的组合,在插混轿车里绝对算大块头,特别是后排腿部空间,估计能媲美雅阁、凯美瑞这些传统A+级轿车。如果实际体验真的能做到"大而不笨",再加上插混系统的低油耗优势,完全有可能成为家用车市场的新宠。
不过也有让人担心的地方。现在插混市场竞争激烈,除了比亚迪、吉利这些头部玩家,长安、长城也在发力。荣威这款车虽然在尺寸上有优势,但在智能化配置、充电效率这些软实力上,能否跟竞争对手掰手腕?特别是现在年轻人对车机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还是用老旧的芯片,恐怕会吃亏。
最后给大伙提个醒,这款车目前还处于申报阶段,具体上市时间和售价都还没定。如果近期有购车计划,建议保持关注但别急着出手。等官方公布更多细节,特别是电池质保政策和实际续航表现后,再做决定也不迟。毕竟现在新能源车更新换代快,早买不一定早享受,晚买可能还省几万。
各位看官老爷们,你们觉得这款车如果定价15万左右,值不值得等?是更看重它的空间优势,还是担心品牌溢价不够?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咱们一起唠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