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9X馈电3.3秒满电3.1秒,900V插混车120码巡航每小时反充20度电,这台60万的车到底在玩什么黑科技?
高速上定速巡航120,瞄了一眼仪表盘,电量从62%涨到68%。我还以为显示屏坏了,结果旁边哥们说这是正常的——145千瓦增程器持续往电池灌电,跑长途电量会越跑越多。这体验多少有点颠覆认知,传统插混车主最怕电量掉到20%以下,开这车反而有点期待它馈电,因为馈电加速也就慢0.2秒,基本感觉不出来。
服务区停车时碰到个开问界M9的,看我插枪充电9分钟就拔了,过来搭话:“兄弟你这充了多少?”我说从23%充到78%。他愣了几秒:“我刚才充了半小时才60%到85%…”这大概就是6C闪充配900V高压的威力,每分钟补进35公里续航,节奏跟加油站也就差根烟的功夫。
900V这玩意儿本来是纯电车的专属,现在被塞进插混车里,带来的改变不只是充电快。四电机总功率1030千瓦,换算过来1400马力,相当于两台库里南V12加起来的水平。关键是这功率不会因为电量低而衰减,发电机实时补电,踩油门就有。
上次带它走山路,二挡弹射出弯,车身姿态稳得有点不科学。2.5吨的车身背着70度电池,过弯侧倾角能压到0.8度以内,靠的是那套48V主动防倾杆——0.2秒输出1400牛米反向扭矩,物理层面把车身按在地上。副驾朋友全程低头刷手机,下车问我悬挂是不是改装过。
没改,只是双腔空悬每秒扫路面一千次。遇到减速带自动把阻尼调软,水杯放中控台晃动幅度不到3毫米;想激烈驾驶时又能0.1秒拉满阻尼,给你足够的侧向支撑。这种分裂式调校,人工估计调不出来,得靠算法实时计算。
70度电的电池包在插混车里算异类。市面上插混普遍20到35度电,这车直接翻倍,纯电续航380公里,比不少纯电小车跑得还远。油箱反而缩到50升,只做长途保底。我身边几个同事开了两个月,基本没去过加油站,油卡会员积分都快过期了。日常通勤全用电,每公里成本7分钱,比坐地铁便宜。
充电体验也挺反常规。导航到充电桩,车机提前5分钟给电池预热到35度,插枪就能达到峰值功率。我在零下7度天气试过,功率衰减不到15%,旁边一台400V的车已经趴窝了。这种全链路协同做到位的话,冬天充电焦虑能减轻不少。
二排那对零重力座椅是个加分项。17向电动调节,加热通风按摩全有,还能180度旋转跟第三排面对面。上次载个客户,上车说要打电话谈合同,结果一屁股坐下去就没声了。40分钟电话聊完,下车时若有所思地问了句:“这车落地多少?”
音响系统有点过分。23个扬声器,峰值功率3868瓦,声压级134分贝。头枕里藏着中高频单元,系统根据麦克风实时调音,坐哪个位置声压差都在正负1.5分贝以内。有天晚上在小区里开窗试音响,第二天物业找上门,说有邻居投诉办演唱会扰民…
尾门设计挺实用。上下分段开启,下段承重300公斤,放下来正好73厘米高,钓鱼时当凳子,带娃时当换尿布台。后备厢纵深520毫米,三排座椅立起来也能塞32寸行李箱加婴儿车。上次去露营,下段门挡雨上段门遮阳,移动客厅算是拿捏了。
硬件层面预埋了5颗激光雷达加2000TOPS算力,L3的坑位留好了。城市NOA有图无图都能开,园区漫游功能第一次去商场地下车库会自己找车位,下次直接送你到电梯口。这功能对记性不好的人挺友好,反正我已经分不清车停B2还是B3。
车身用的2000兆帕潜艇钢,A柱B柱门环一体热成型。侧碰测试50码撞卡车,车门侵入量105毫米,比国标提升20%。扭转刚度41600,比库里南还高6000,开起来完全没有大车那种松散感。
保养周期也挺出人意料——2年或4万公里,跟纯电车一个标准。虽然塞了台2.0T发动机,但多数时间运行在高效区间,机油温度稳定,氧化慢。首任车主终身免费基础保养,一年能省两千块,60万豪车开出15万家轿的养车成本。
开了一段时间下来,这车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它可能不想被归类。说它是插混,70度电又太大;说它是增程,发动机又能直驱;说它是性能车,二排零重力座椅又太舒服。技术代差一旦拉开,细分市场的边界就会变得模糊。至于这算不算降维打击,大概得等友商给出答案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