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故意黑理想汽车?》中,我们提到理想汽车官网并未在其车型的三包凭证中明确注明动力电池包修期内的容量衰减限值,这不符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021年7月22日公布并于2022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中的相关要求。然而,近日我们再次查看时,惊喜地发现理想汽车官网已经更新了相关动力电池容量衰减限值的信息。
具体来说,理想汽车官网公布的动力电池容量衰减限制如下: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动力蓄电池的安时(Ah)容量相对于其额定容量的衰减不应超过表中规定的限值。这些限值根据不同的包修期限而有所不同,包括2年或5万公里(三包有效期)、5年或10万公里(整车包修期)以及8年或16万公里(动力蓄电池包修期)。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在售的所有理想汽车车型,无论其动力电池来源于宁德时代、欣旺达还是蜂巢,都受到了这些容量衰减限值的覆盖。
那么,这个容量衰减限值究竟有何作用呢?它实际上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参考标准,用于判断在何时可以要求汽车制造商按照三包法规进行动力电池的修理、更换或退货。具体来说,当车辆的动力电池容量衰减量达到或超过限值时,消费者便有权要求制造商进行相应的处理。而在此之前,如果动力电池的容量衰减量在正常范围内(即≤25%),制造商则可能不会提供任何处理。
此外,关于这个25%的限值设定是否合理,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虽然这个限值在一定程度上为消费者提供了保障,但如何在不同车型、不同使用环境下保持一致性和公平性,以及如何平衡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们进行时间维度的纵向对比。理想汽车在其三包期、整车包修期以及动力蓄电池包修期内,都统一规定了电池的衰减限值为25%。这一标准是否合适,是否考虑到不同车型和使用环境下的差异性,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接下来,我们进行行业对标的横向对比。以特斯拉为例,我们考察其电池可用容量(即初始容量减去衰减量)与行驶里程之间的关系。这一对比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理想汽车在电池衰减限值方面的设定是否具有行业竞争力。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对比小米汽车的相关规定。
在对比各厂家产品信息时,小编注意到,理想汽车近期不仅完善了动力电池包修期的容量衰减限值,还将其从30%下调至25%,这无疑对消费者是有利的。然而,对于那些在调整之前已购买理想汽车的用户,理想官方是否已通知他们更新三包凭证呢?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此外,小米汽车也曾在用词上出现错误,但随后及时进行了更正,具体可见《小米汽车更新电池质保方案》一文。在此,我们仅是客观地介绍各厂家的信息动态,并未暗示这些更改是在我们的介入下进行的。
对官方声称的“1米水深浸泡48小时验证”是否缺乏信心?
若浸水面未超过密封面,是否就不适用三包条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