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车企都已经开始倒计时,准备量产固态电池了。
多家车企加速布局全固态电池
比亚迪从2013年开始研究全固态电池,现在已经开始验证能不能把固态电池变成产业。他们预计2027年开始在一些车上小规模试用全固态电池,到2030年以后就能大规模用了。
广汽埃安说他们会在2026年让全固态电池正式生产并装车,这些电池会先用在他们的高端品牌昊铂上。奇瑞呢,也打算在2026年让全固态电池上车测试,然后在2027年大批量生产。上汽集团也说了,他们2026年能让全固态电池开始量产,到了2027年,用全固态电池的智己新车也会正式上市。
长安汽车就更长远一点了,他们计划到2030年要推出自己研发的8款不同类型的电芯,包括液态、半固态和固态的。
日系车企带头内卷固态电池
丰田最近说啊,他们打算在2026年开始小规模试制固态电池,然后等到2030年之后再大规模生产。本田那边呢,也放出消息说从2025年1月开始就要试生产纯电动车用的全固态电池了。日产也没落下,计划今年就开始在横滨工厂试生产固态电池,目标是到2028年推出装有全固态电池的电动车。
你看,这些车企都在争先恐后地宣布明年要量产固态电池。但有意思的是,就在大家这么热闹的时候,不少业内大佬却站出来给固态电池泼冷水,意思是觉得这事没那么容易实现。
专家们为何不看好固态电池的短期突破
长安汽车的副总裁邓承浩,在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就说过这么一句话:真正的固态电池汽车啊,得等到2030年之后才能普及到普通老百姓家里去。后来在深蓝S09的新车发布会上,他又重申了一遍:2030年之前,大家就别指望能买到真正的固态电池车了。
他说得很清楚,哪怕现在有些车企和电池公司吹嘘固态电池有多厉害,但要做出既便宜又靠谱、性能还好的固态电池车,大规模推向市场,那可不容易。这中间还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解决呢,所以预计得等到2030年之后才可能实现。
除了邓承浩,宁德时代的曾毓群和比亚迪的高管也都不看好固态电池短期内能有大突破。这是为啥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固态电池虽然听起来很牛,但它的研发难度和成本都很高。目前的技术还不成熟,想要让它达到实用化、商业化的要求,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研发和测试。而且现有的锂电池技术已经够用了,很多车企和电池厂商更倾向于先把现有的锂电池优化好,而不是急着去搞固态电池。
别被忽悠:揭秘固态电池骗局
别看好多车企一窝蜂地宣布要量产固态电池,其实呢,不少企业就是在钻空子,钻的就是咱们普通消费者对固态电池不了解这个空子。
前一阵子,还有车企说“准固态电池”装车了,后来才知道,这根本就不是固态电池,是半固态电池。它只是把一部分液态电解液换掉了,性能呢,还不如一些特别好的液态锂电池。这种玩文字游戏的做法也太low了吧。
去年有个电池大厂号称攻克了固态电池技术,结果被人扒出测试数据是注水的,股价当场就像高空跳伞一样暴跌。
聊聊固态电池的三种路线
再说固态电池吧,虽然它也叫全固态电池,其实就是把电池里原本的液体电解质全都换成了固体材料。不过啊,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也不一样,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就像宝马7系和宝马1系虽然都是宝马,但价格和性能能一样吗?
固态电池主要分三种技术路线:氧化物、硫化物和聚合物。这三种路线到底有什么区别,咱们之前已经仔细讲过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往前翻翻看我们的内容。
长安汽车为啥泼冷水:硫化物固态电池没那么快量产
简单来说啊,硫化物的固态电池技术最难,但上限也最高,这才是大家心目中最理想的固态电池。氧化物和聚合物的固态电池呢,相对来说没那么难做,但上限也比较低,要么充电慢,要么寿命短,都不算真正的完整版固态电池。
要是有一种固态电池,虽然说是全固态的,但充电速度还比不上现在的液态锂电池,用不了几万公里就开始掉电严重,你觉得这算什么技术突破吗?那些号称明年要量产的固态电池,大部分走的都是氧化物和聚合物的路子,就算真量产了,提升也不会太大。
真正靠谱的硫化物固态电池,现在研究的主要有宁德时代、比亚迪、丰田这些大公司。这种电池要真正大批量生产估计得等到2027年,但行内人都知道,从实验室到工厂这条路上,理想和现实总是差一大截。能到2030年让消费者买得起用得好,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长安汽车的邓总说的确实是实话。
固态电池离上车还有多远?
固态电池确实是新能源汽车的一个大方向,甚至有人说它能彻底改变游戏规则,把燃油车给“拍死”在沙滩上。但说实话,这东西的研发进度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快。什么“明年量产”,听着挺美,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资本在那里玩花样,或者是车企用来吸引眼球的营销话术罢了。
所以啊,你要是真想等着固态电池技术成熟再买车,那得先问问自己:你能撑到2030年以后再换车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还是别抱太大希望了,该出手就出手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