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元内电动车不赚钱?雅迪爱玛抢破头的 4 个真相

家人们,你们有没有发现,现在逛电动车店,2000元以内的车型特别多,连雅迪、爱玛这种大品牌都在卖。老百姓都知道低价车利润薄,为啥这些行业巨头还挤破头往里钻?今天就掰扯掰扯背后的门道,说不定能刷新你对电动车行业的认知。

2000 元内电动车不赚钱?雅迪爱玛抢破头的 4 个真相-有驾

先说说身边的情况。去年回农村老家,发现村里大爷大妈骑的电动车大多是1500 - 2000元的款式。隔壁王叔说,平时就骑这车赶集、接送孙子,充一次电能跑30公里,完全够用。后来我查了数据,2024年三四线城市及乡镇电动车保有量超过2.3亿辆,占全国总量的65%。你看,这么大的市场蛋糕,哪个品牌舍得放弃?

2000 元内电动车不赚钱?雅迪爱玛抢破头的 4 个真相-有驾

对雅迪、爱玛来说,抢占三四线市场就像打仗先占制高点。这些地方的消费者很实在,价格敏感度高,2000元以内的电动自行车刚好符合他们的预算。就像我同事小张,刚工作预算有限,买了辆1899元的爱玛,每天通勤来回10公里,骑了半年没出过问题。她说:“反正就是代步,太贵的没必要。”这就是低价车的市场需求,量大了,就算单车利润低,整体销量上来也能撑起一片天。

2000 元内电动车不赚钱?雅迪爱玛抢破头的 4 个真相-有驾

那大品牌怎么在低价里挤出利润呢?得看看他们的“省钱秘籍”。之前我参观过雅迪的无锡产业园,那场面太震撼了,电机、控制器、车架全是自己生产,相当于把供应链攥在了自己手里。就像家里做饭,自己种菜自己炒,肯定比出去买现成的便宜。爱玛也是,早早就建了自己的电池生产线,现在主推的石墨烯电池,成本比外购低30%。

2000 元内电动车不赚钱?雅迪爱玛抢破头的 4 个真相-有驾

还有更厉害的,现在电动车流行模块化生产,就像搭积木一样,2000元的车型和3000元的高端车型很多零件是通用的。比如车架、轮胎这些,量大了生产成本自然就降下来了。小品牌可没这本事,只能从外面采购零件,成本高了,利润就被压缩得厉害。

2000 元内电动车不赚钱?雅迪爱玛抢破头的 4 个真相-有驾

要说最精明的,还是低价引流这招。上周我陪朋友去买车,一进店就看到醒目的“1599元起”广告牌。销售小哥先带我们看了那款低价车,然后说:“这款电池是48V12Ah的,续航50公里左右,日常代步没问题。但要是你经常跑远路,建议看看这款2599元的,电池容量大,续航能到80公里,而且车架更结实。”朋友一听,觉得多花700元更实用,就买了贵的那款。

数据显示,进店看低价车的顾客,有15%最终会购买3000元以上的车型。对商家来说,低价车就像钩子,把顾客吸引过来,只要有一部分人买高价车,利润就补回来了。就算顾客坚持买低价车,也不亏,毕竟占领了市场,还能把小品牌的客户抢过来。

说到小品牌,这两年日子确实不好过。以前他们靠低价打市场,现在雅迪、爱玛也加入低价战场,小品牌的优势没了。小品牌采购量小,零件成本高,为了降价只能压缩配置,比如用便宜的电池、 thinner的车架,质量难免打折扣。而大品牌有规模优势,能在低价的保证一定质量,这就让小品牌很难生存。2024年,全国电动车小品牌数量同比下降20%,这就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再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想想,大品牌通过低价清理小品牌,其实对消费者也有好处。小品牌为了压低成本偷工减料,电动车质量没保障,容易出安全问题。大品牌把他们淘汰掉,行业整体质量就提升了,买车也更放心。

现在回头看,雅迪、爱玛卖2000元内的电动车,其实是一盘大棋:先拿下三四线市场的海量用户,再靠自家供应链降低成本,用低价车吸引顾客到店,促成高价车的销售,挤压小品牌的生存空间,让行业更规范。

说了这么多,回到消费者关心的问题:要不要买2000元内的电动车呢?如果你只是日常短途代步,预算有限,选大品牌的低价车型没问题,质量有保障。但要是经常跑长途,或者对性能有更高要求,加点钱买中高端车型更合适。

你身边有没有人买过2000元内的电动车?他们用着感觉怎么样?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