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蔚来、小鹏、理想这些“新势力”还在为盈利发时,一批背靠传统车企的“大厂新势力”正陷入更危险的境地。 广汽昊铂、上汽智己、长安阿维塔、北汽极狐……这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品牌,2024年合计亏损超200亿元,却连一家月销过2万的车企都找不出来。
昊铂:广汽的“败家子”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曾放话“对昊铂的支持不设上限”,但市场用脚投票。 2024年昊铂全年批发量1.97万辆,零售量1.73万辆,不到年度目标5万辆的一半。 今年3月销量更是暴跌至批发1041辆,零售958辆,不及比亚迪汉单款车型一周的销量。
昊铂的困境从产品设计就埋下隐患。 首款车型Hyper GT定价21.99万起,却坚持用旋翼门、无框车门等“花架子”配置,被网友吐槽“网约车装跑车”。 更致命的是,昊铂全系车型尾标仍带“埃安”字样,消费者直言:“花30万买埃安? 不如直接买Model 3。 ”
智己:上汽的“精神分裂患者”
上汽集团给智己定下2024年12万辆的销量目标,结果只完成6.55万辆。 2025年开局更惨:1-4月累计销量10361辆,同比暴跌20%。 智己L7上市时标榜“3.87秒破百”“威廉姆斯团队调校”,转头却请来网红代言,在商场摆满粉色鲜花主打“女性专属”,被车评人戏称“西装猛男穿蓬蓬裙”。
口碑崩塌更是致命伤。 上汽旗下荣威、名爵燃油车频发的变速箱顿挫、车机黑屏等问题,让消费者形成“上汽=品控差”的刻板印象。 一位退订智己LS6的车主吐槽:“方向盘按键都能装反,谁敢花30万赌运气? ”
阿维塔:长安的“百亿黑洞”
长安、宁德时代、华为三家巨头联手的“顶配阵容”,换来的却是三年亏掉78亿元。 阿维塔2024年销量7.36万辆,距离10万目标还差26%,平均每卖一辆车亏损超10万元。 更尴尬的是,华为HI模式带来的高阶智驾系统,反而成了拖累——消费者发现同款硬件在问界M7上便宜5万,阿维塔车主维权群直接改名“韭菜联盟”。
为冲销量,阿维塔今年把主力车型07的起售价从26万砍到19.98万,但代价是砍掉激光雷达和CDC悬架。 业内人士算过账:按现价卖车,每台至少要亏3万,卖得越多亏得越狠。
极狐:北汽的“价格屠夫”
北汽蓝谷最新公布的1-4月销量数据看似亮眼:累计交付31642辆,同比暴涨235%。 但扒开数据细看,增长全靠“打骨折”——曾经对标Model X的极狐阿尔法S,现在起售价不到18万;新推出的母婴MPV考拉,直接杀入12万级市场。
这种“以价换量”的副作用正在显现。 早期花30多万买车的车主组建了维权群,集体控诉“半年亏10万”。 更糟的是,北汽把800V高压平台下放到13.98万的阿尔法T5上,导致高端车型享界S9预售遇冷,72小时大定仅5200台,不及小米SU7的零头。
血厚就能续命?
这些“大厂新势力”的共同底牌是背后集团的输血能力:广汽给昊铂注资超50亿,智己B轮融资94亿,阿维塔累计吸金190亿。 但资本耐心有限——东风岚图去年销量未达预期后,集团立即把资源倾斜给猛士;上汽内部已有传闻,可能放弃智己转投合资企业奥迪项目。
行业观察者发现一个诡异现象:传统车企的高端新能源品牌,集体陷入“技术越强,卖得越差”的怪圈。 昊铂的5C超充、智己的固态电池、阿维塔的750V高压平台,这些参数在发布会上能赢来掌声,到了4S店却换不来订单。 一位经销商道破天机:“现在消费者比销售还懂参数,但大家最后都去买了比亚迪。 ”
突围战里的魔幻现实
大厂新势力的自救动作越来越魔幻。 昊铂今年强推“换电送车”活动——买昊铂HT送价值8万的换电服务,被网友调侃“这是卖车还是卖充电宝”;智己L6上市时搞出“光年里程”文字游戏,把固态电池续航从900公里吹成“超1000公里”,遭工信部数据打脸;极狐则把4S店改造成“亲子乐园”,卖车送早教课,结果宝妈们领完赠品转身就去隔壁特斯拉下单。
这场“比惨大会”最残酷的真相是:当传统车企的高管们还在会议室里争论“该不该用华为系统”“要不要学小米营销”时,消费者早已用钱包投完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