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向中国市场低头,退出中国6年后,如今铃木后悔了吗?】
“我爸那台老奥拓,油都快比车贵了,但就是舍不得卖。”如果你身边也有亲戚朋友提起铃木,八成是奥拓、雨燕、羚羊那一代的回忆。可谁能想到,那个曾被称为“小车之王”的品牌,早在2018年就彻底退出了中国市场,而且是用“1元卖股权”的方式悄然告别。6年过去了,铃木的决定到底是果断止损,还是错失良机?我有些不同看法。
一、这车为啥火?真值吗?
铃木当年能火,不是运气,而是刚好踩中了中国家庭用车的第一波红利。90年代到2000年初,大家买车讲究“省油、便宜、故障少”,铃木的奥拓、羚羊、雨燕几乎成了首选标配。尤其是奥拓,十几年前谁家楼下没停过一辆?
但问题也来了,铃木仿佛把“做小车”当成了信仰,坚信便宜+省油就能一直通吃中国市场。可时代变了,消费者换车的思维早就不是“有车就行”,而是“要空间大、配置高、看起来有面子”。铃木却没跟上节奏,等到反应过来时,市场早就被丰田、大众甚至国产新势力瓜分得差不多了。
⚙️ 二、参数不错,但问题也不少
从产品力来看,铃木的确有过硬的技术底子,尤其是发动机和变速箱的耐用性,很多老司机都认。可问题在于,它太“日本”了,太过保守。哪怕是到了2015年之后,铃木还在坚持小排量、手动挡、低配置。你试想,2016年谁还愿意花7、8万买个没有中控大屏、没有天窗、没有倒车影像的“老古董”?
更离谱的是,铃木在中国的两家合资公司(长安铃木、昌河铃木)在产品更新速度上几乎“放弃治疗”。奥拓退市后接不上新车,雨燕迟迟不换代,连当年“爆款”天语SX4都被边缘化。相比之下,丰田有雷凌、卡罗拉,大众有朗逸、速腾,甚至国产品牌也开始卷智能化和性价比,铃木显得特别“掉队”。
三、和竞品比,它到底输在哪?
说到底,铃木输的不是技术,而是战略。它把中国市场和印度市场看得太像了,觉得做便宜小车就能通吃。可中国早就不是那个“只看价格”的市场了。2024年你看看街上的车,几万块的五菱宏光能带智能大屏,十万出头的比亚迪秦PLUS DM-i油耗比摩托车还低,这种环境下,铃木那套“经济适用”的打法,根本跑不过来。
另一方面,铃木在中国几乎零本土化。大众会根据中国市场推出加长轴距的车型,丰田会为中国用户优化内饰和动力系统,铃木呢?基本上就是“日本车拿来卖”。你不接地气,用户凭啥买你?
四、我个人的判断
如果你问我,铃木后悔了吗?我觉得它现在可能已经开始有点“隐隐作痛”了。
说白了,中国市场的体量,任何一个车企都不能轻易放弃。哪怕你不做主流市场,像马自达那样找准小众细分也能活得不错。而铃木当时选择“1元退出”,说是果断,其实更像是一种短视——没看到中国汽车市场智能化、电动化、年轻化之后的巨大潜力。
现在问题来了:铃木还想回来吗?能回来吗?我觉得机会还在,但代价会很大。它必须彻底改头换面,比如引入在日本本土大火的混动系统,或是和中国本土品牌合作共研新能源产品,否则就只能继续当“印度之王”,在全球市场边缘挣扎。
结尾:欢迎评论交流
你还记得铃木吗?你周围是不是也有人开过奥拓、雨燕?如果铃木明天宣布重返中国市场,你会买吗?还是说,在中国这么卷的车市,早就没它的位置了?欢迎评论聊聊你对铃木的看法——你觉得它后悔了吗?0:13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