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当前市值想要更上一层楼;确实存在几个绕不开的关键点。
现在大家盯着M7;M8;M9这些车型的成功;还有2027年百万销量;两百亿净利润的目标;觉得估值逻辑很清晰;但市场好像没给出匹配的预期;问题到底在哪?
产能是天花板的隐忧。
现在生产问界的就三个工厂;一厂5万台M5,二厂规划15万台M7(还不确定有没有升级);三厂70万台给M8和M9。
但现实情况是M7改款后需求起来了;二厂产能明显不够;M7的上市时间其实很明显就是在9月亮相;月底开启大定刚好赶上10月国庆热销和大型车展;这波节点抓得准销量预期自然看涨;可产能大概率得去三厂分一杯羹。
M8和M9都是爆款车;俩车型月销加起来超过4万台很有可能;三厂留给M7的产能顶多20万台;加上二厂的15万满打满算35万台。
倘若M5再爆量;M6等新车型还要不要上?
现有产能根本撑不到2027年就满负荷了;后续产品矩阵的拓展空间被严重挤压。
这种情况下;市场难免担心增长的可持续性;你现在爆款再多产能跟不上未来故事怎么讲?
还有;估值逻辑能否看得透也是个问题。
现在市场可能把2027年的目标当成明牌了;6000~7000亿市值算的是这个阶段的业绩账。
赛力斯的潜力不该止步于此;比如港股上市这么快大概率是要搞产能扩张和海外市场的。
新建工厂在哪落地?海外渠道怎么铺?这些都是新增量;目前还是未知数。
机构投资者往往更看重短期确定性;对长期规划的想象力有限;看不到新的估值锚点;自然不会急着给更高的溢价。
基金可能短视;只盯着眼前的产能和目标;没把未来的扩产计划全球化可能性算进去;导致市值和业绩预期出现脱节。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高端化的持续性。
一季度净利润大涨靠的是M9的高毛利率撑着;这说明豪华车型的溢价能力确实强。
接下来M8能不能稳住爆款地位?后续新车型能不能延续高端定位?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一旦某款主力车型销量不及预期或者成本控制出问题;毛利率下滑业绩支撑就会动摇。
市场其实在默默观察;你现在的高利润是靠单一爆款还是真正建立了高端品牌认知?能不能形成持续的产品矩阵?这决定了估值是按周期股还是成长股来算。
回到业绩预期上;我坚定认为二季度业绩在40亿左右;三季度50亿左右;四季度60亿左右;这也意味着2026年赛力斯的利润会在200亿以上。
有这样的利润打底;4000亿市值并非空谈;说到底市场终将回归基本面;盈利才是硬道理。
港股上市或许是个转折点。
等新产能规划明确海外战略落地;估值逻辑会从透支2027年业绩转向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但现在市场还在等这些信息落地;不确定性没消除;资金就会犹豫。
所以;当前的瓶颈既是产能短中期的硬性约束也是市场对远期增量看不透的软性顾虑。
等到港股融资用途清晰;新工厂动工海外市场有进展;这些瓶颈被逐个打破;市值才有机会突破新平台。
若M7大改能如期在暑期档上市;今年二、三季度特别是M8和M9改款大规模交付的5月;往后三个月5/6/7月;赛力斯大概率会迎来利润与增长率双爆表的黄金期。
考虑到26年新车型信息尚未明确;这样的高增长短期内难现;而M7大改的存在还会让四季度利润保持在相当可观的水平。
作为一只市值2100亿左右的大票;股价真正的驱动力在哪?
说来说去就俩字:业绩。
现在嘛确实得有点耐心;等这些明牌慢慢摊开;4000亿我们不见不散!
以上思维逻辑仅供参考;不作任何投资依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