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风用41.07%热效率和3.9秒破百,15%成本优势正在让丰田本田工程师夜不能寐,这场技术反击战背后还有更大的布局

武汉东风用41.07%热效率和3.9秒破百,15%成本优势正在让丰田本田工程师夜不能寐,这场技术反击战背后还有更大的布局

东风风神皓极的马赫双擎系统热效率测出了41.07%,直接超过丰田Dynamic Force的41%和本田i-MMD的40%。这个数字出来的时候,我在想那些一直把“日系混动天下无敌”挂在嘴边的人,现在还会说什么。

更狠的是成本控制——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90%,整套系统比同级日系混动便宜15%。技术平权这四个字,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具体过。

前几天去武汉跑了一圈,亲眼看到东风这些年在技术路线上的变化。从当年的合资依赖,到现在敢跟丰田本田正面硬刚,这个转身的幅度确实不小。

绕过专利壁垒,东风找到了自己的路

皓极混动版WLTC工况油耗4.8L,城市拥堵实测能跑到3.9L。开过卡罗拉双擎的朋友都知道,那种平顺感确实有一手。但东风这套双电机串并联架构,没用行星齿轮结构,完全绕开了丰田THS的专利围墙。

武汉东风用41.07%热效率和3.9秒破百,15%成本优势正在让丰田本田工程师夜不能寐,这场技术反击战背后还有更大的布局-有驾

五种驾驶模式智能切换:发动机直驱、纯电驱动、串联增程、并联驱动、动能回收。听起来复杂,实际开起来逻辑很清晰。60km的纯电续航够日常通勤,亏电状态下发动机介入也不突兀。

关键是价格。同样的混动配置,东风能比日系便宜好几万,这个账算下来就很有意思了。

800V这张牌,东风打得很凶

eπ007搭载全域800V高压SiC平台,5分钟补能200km,10%-80%充电15分钟。这种速度以前只在保时捷Taycan上见过,现在30万出头就能体验到。

性能版双电机450kW,零百3.9秒,实测高速120再加速比Model 3强27%,电耗反而低12%。这种细节对比往往比官方数据更说明问题。

东风技术中心跟中车时代电气合作开发的这套800V平台,碳化硅模块国产化,成本比进口方案低40%。让30万级车型享受80万级性能,这话听起来有点夸张,但数据摆在那里。

武汉东风用41.07%热效率和3.9秒破百,15%成本优势正在让丰田本田工程师夜不能寐,这场技术反击战背后还有更大的布局-有驾

军工基因的民用化探索

猛士917这款车有点特别,国产唯一获得军方技术下放的民用越野车。三电机1080马力,整备质量近3吨还能6秒破百,这个数据组合确实少见。

“坦克掉头”和“蟹行模式”听起来很科幻,实际就是轮边电驱桥的毫秒级扭矩矢量分配。涉水深度900mm,接近角离去角31°/32°,通过性数据比奔驰G级还漂亮。

车身采用内高压成型铝合金框架加碳纤维覆盖件,扭转刚度40000N·m/deg,比路虎卫士高35%。经过-41℃到55℃全工况军标验证,可靠性确实不是一般民用车能比的。

技术下沉的另一种玩法

武汉东风用41.07%热效率和3.9秒破百,15%成本优势正在让丰田本田工程师夜不能寐,这场技术反击战背后还有更大的布局-有驾

岚图追光PHEV的“魔毯底盘”整合了空气悬架、CDC电磁减震、主动后轮转向,能实时扫描前方5米路面,提前0.05秒调整悬架阻尼。过减速带车身晃动减少70%,这种配置在BBA身上要选装20万以上,岚图全系标配。

更夸张的是5万的纳米01,十合一超级电驱、无框车门、后轮±3°主动转向,转弯半径4.3米比MINI还小。模块化平台零件通用率85%,让5万级小车用上20万级技术。

这种配置下沉的思路很明确:用规模化生产摊薄成本,让更多人享受到先进技术。

智能化这条赛道上的布局

奕派007全系标配车规级激光雷达,5颗毫米波雷达,11颗摄像头,254TOPS算力,硬件成本控制在2万内。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实测接管率比小鹏G6低30%。

武汉东风用41.07%热效率和3.9秒破百,15%成本优势正在让丰田本田工程师夜不能寐,这场技术反击战背后还有更大的布局-有驾

算法自研,日均处理100万公里路测数据,迭代速度比新势力快2倍。这种技术积累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物流车御风EM27L用了乘用车级底盘,前麦弗逊独立悬架加后多连杆,货物破损率降低60%。载重1.5吨续航300km,每公里电费0.2元,还标配L2级智驾。18.98万的价格比竞品低15%。

从跟随到引领的转身

跑了这么多年车,见过太多昙花一现的技术炫耀。但这次东风拿出的东西,感觉有些不一样。

从混动系统的专利绕行,到800V平台的成本控制,再到军工技术的民用转化,这些动作背后透露出的信息量很大。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有自己的路线规划。

EX1 PRO这款3万级微型电动车,液冷电池包在-30℃环境下续航达成率92%,已经出口德国挪威,在欧洲卖1.2万欧元还供不应求。通过CE认证、ECE R100、EMC电磁兼容全项测试,“中国小车”征服严苛市场。

武汉东风用41.07%热效率和3.9秒破百,15%成本优势正在让丰田本田工程师夜不能寐,这场技术反击战背后还有更大的布局-有驾

Sharing-VAN无人微公交在武汉青岛落地运营,累计超50万公里,单台日接单200+次,准点率99.6%。成本控制在80万,比行业平均150万低了一半。

氢舟H2·e燃料电池SUV,-30℃冷启动10秒,加氢3分钟续航500km,关键部件国产化率100%。天龙GX重卡的预见性巡航系统,百公里省油3L,年省5万油费。

这些产品覆盖了从微型车到重卡,从燃油到氢能的全谱系。技术路线这么宽,投入这么大,没有长期规划是不可能的。

市场会给出最终答案,但至少现在,我们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可能性。东风这次的技术反击,或许只是刚刚开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