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庆小厂到出海全球:张兴海带着赛力斯,要改写全球豪华车版图?

从重庆小厂到出海全球:张兴海带着赛力斯,要改写全球豪华车版图?-有驾

一、从弹簧厂到微车巨头(1986-2016)

1986 年,张兴海在重庆创立 “巴县凤凰电器弹簧厂”,凭借自主研发的洗衣机弹簧迅速占领市场。此后十年间,他将业务扩展至摩托车减震器、发动机等核心部件,为进军整车制造奠定基础。2003 年,张兴海抓住政策机遇,与东风汽车合资成立东风渝安,获得宝贵的汽车生产资质,正式踏入整车制造领域。

这一阶段的关键突破是 2005 年推出的东风小康微面。凭借 “实惠价格 + 精准营销” 策略,东风小康迅速跻身 “中国微车三巨头”,累计销量突破 100 万辆。但微车市场的 “低端” 标签成为发展瓶颈,2013 年推出的 SUV 风光 580 虽一度月销破万,却因后续产品迭代乏力陷入销量下滑。

从重庆小厂到出海全球:张兴海带着赛力斯,要改写全球豪华车版图?-有驾

二、新能源转型与生死考验(2016-2021)

2016 年,张兴海力排众议启动第三次创业,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这一年,小康股份在美国硅谷成立 SF MOTORS,重点研发增程式技术,并收购美国电池公司 InEVit,试图构建技术护城河。2019 年,首款车型赛力斯 SF5上市,但受限于品牌认知度和渠道短板,全年销量不足千辆,公司陷入资金链危机。

这一阶段的核心挑战是技术投入与市场回报的失衡。尽管赛力斯自主研发的 ** 纯电驱智能增程平台(DE-i)** 在热效率(44.8%)、发电效率(1L 油发 3.6 度电)等指标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但缺乏规模化应用场景,难以摊薄研发成本。2020 年,公司净利润亏损超 17 亿元,市值缩水至不足百亿。

从重庆小厂到出海全球:张兴海带着赛力斯,要改写全球豪华车版图?-有驾

三、华为赋能与品牌跃迁(2021-2024)

2021 年 4 月与华为的合作成为转折点。双方联合推出的赛力斯华为智选 SF5入驻华为门店,首月订单突破 6000 辆,相当于此前一年销量的 6 倍。2022 年 AITO 问界品牌发布后,问界 M5、M7 等车型持续热销,其中 M7 上市首月订单破 5 万,M9 上市 11 个月累计交付超 15 万辆,连续 11 个月蝉联 50 万级豪华车销冠。

这一阶段的核心竞争力来自技术 - 渠道 - 品牌的三重赋能

技术融合:华为深度参与问界车型的智能驾驶(ADS 3.0)、智能座舱(鸿蒙系统)、三电系统开发,例如 M9 搭载的途灵智能底盘可实现厘米级路面感知。

渠道革新:问界进入华为全球 5000 + 门店,2024 年通过华为渠道销售占比达 68%,大幅降低获客成本。

品牌重塑:2022 年 “小康股份” 更名为 “赛力斯集团”,彻底剥离 “低端” 标签,问界品牌成交均价达 40.2 万元,位列国产高端第一。

财务数据印证了转型成效:2024 年营收 1451.76 亿元(同比 + 305%),净利润 59.46 亿元,新能源汽车毛利率提升至 26.21%,成为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从重庆小厂到出海全球:张兴海带着赛力斯,要改写全球豪华车版图?-有驾

四、技术壁垒与制造革新

赛力斯的核心技术优势体现在增程与智能两大领域

增程技术:超级增程系统(SER85B)通过一体化设计将 NVH(噪音、振动)控制在 55 分贝以下,续航里程达 1474 公里,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智能生态:与华为联合开发的鸿蒙车机系统支持 30 + 应用无缝流转,问界 M9 的 ADS 3.0 系统可实现全国范围 L3 级自动驾驶。

制造端的突破则来自超级工厂与供应链革命

重庆超级工厂:拥有超 3000 台机器人,关键工序 100% 自动化,采用万吨级一体化压铸技术,将 87 个零件集成 1 个,减重 28%。

厂中厂模式:整合宁德时代、文灿股份等头部供应商入驻工厂,实现 “20 分钟指令响应 - 当日零部件周转”,供应链效率提升 30%。

从重庆小厂到出海全球:张兴海带着赛力斯,要改写全球豪华车版图?-有驾

五、全球化布局与未来挑战

2025 年,赛力斯开启出海元年,目标海外销量 10 万辆,占总销量 15%-20%。其战略布局呈现多维度突破

产能落地:印尼工厂(年产能 10 万辆)主攻右舵市场,匈牙利工厂(2027 年投产)规避欧盟关税,墨西哥工厂辐射北美。

产品适配:针对欧洲市场推出 M9 纯电版(售价 6 万欧元),针对东南亚开发热带适配车型(强化电池热管理)。

技术协同:华为云助力 45 天完成欧盟 GDPR 合规认证,问界车型在欧洲充电网络实现与特斯拉、IONITY 互联互通。

然而,海外扩张仍面临品牌认知度低(欧洲市场份额不足 1%)、本地化运营成本高(匈牙利工厂建设成本超 30 亿欧元)等挑战。同时,国内市场竞争加剧,比亚迪、理想等对手加速智能化布局,问界需在 2025 年推出 M9 非凡大师版、M6 等新车型以维持优势。

六、创始人战略与组织进化

张兴海的决策逻辑贯穿赛力斯发展始终:

技术押注:在行业普遍质疑增程路线时坚持投入,最终凭借 DE-i 平台获得差异化竞争力。

风险承担:2021 年顶住压力与华为深度绑定,甚至允许华为技术团队入驻主导产品定义。

组织变革:推动家族企业向现代化治理转型,2024 年引入工银投资等战投,港股 IPO 募资 70% 用于研发。

这种战略定力与灵活应变,使赛力斯在十年内完成从微车制造商到全球智能汽车品牌的跨越。正如张兴海在 2025 年新年寄语中所言:“我们要用中国技术定义全球豪华新标准”,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将取决于赛力斯能否在技术迭代、全球化运营、生态构建等领域持续突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