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汽车断网风波,管理人与服务商激烈冲突,车主权益受损引关注

哪吒车主那天站在小区门口抽烟,手机一响短信里写着“车联网服务已中断”,她当场懵了,邻居听见了也围上来,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这事儿真离谱,这坑我亲戚也踩过。

人多的群里炸开了锅,有车主截图发帖吐槽,要么自费买流量包要么把手机当热点临时凑合,大家都说这不是买车这是买捆绑服务,哪吒车主论坛里有用户直接算账,说公司从2021到2024卖了40多万辆车,受影响的车主可能超过40万人,眼下要么付5.9元每月要么29.9元每月,车主把这当成二次收费的割韭菜。

哪吒汽车断网风波,管理人与服务商激烈冲突,车主权益受损引关注-有驾

现场采访到的管理人和服务商各执一词,管理人说自6月法院指定管理人接管后一直在履约,服务商没提前告知就断了,管理人要追责并建议车主随身带智能钥匙与联系客服,服务商则板着脸说公司欠款多年导致成本压垮,从9月起按合同停机,顺便推出“车主流量保障计划”让车主自助买包,这种说法在社交平台上被网友改编成梗,“哪吒当年卖的是车,卖的是智能,没想到卖的是月租”。

厂里风声也不平静,桐乡工厂只能维持140人在岗运维,7月发了工资这事儿被当成小胜利在群里传,工厂曾被寄予东南亚出口枢纽的厚望,泰国那条线一度被吹成出海基础,投资人名单里有67家公司报名表示有兴趣,但要交5000万保证金才能排队,资本的眼睛还在看着缺血的产能和难以复制的“双资质”,投资人关注的是资质和产能,不是车主的空调冷不冷。

员工内部也开始吵,前台的客服在群里抱怨说从上面接到的答复是一句“尽量沟通”,技术人员说后台日志显示欠费车辆太多,账上钱不够对接商户,融资的人在外头奔波,法务在算合同漏洞,这种场面像小区大爷讨论谁家电表被拆的那种热闹又无奈。

哪吒汽车断网风波,管理人与服务商激烈冲突,车主权益受损引关注-有驾

哪吒曾靠“智能化体验”和“免费流量包”打动了很多人,早年行业流行的信仰式玩法是先体验后付费,用户觉得那是真福利,可如今很多功能被拆分成套餐,远程控制和娱乐要么被收月租要么被打包出售,用户感到被套路了,网友砍价帖、吐槽帖层出不穷,段子里把“车联网”比成“车里手机套餐”,笑背后是怨。

监管的影子在旁边隐隐作响,《价格法修正草案》等政策在讨论加强对捆绑销售、霸王条款的约束,市场监管层面有迹可循,但现实里下游依然在拼命往用户身上叠加收费,法规的鱼钩在上面晃荡,企业和服务商在下面抢食,平民消费者夹在中间,既被服务中断又得面对是否自掏腰包的选择。

街坊邻居的讨论里,不少人把这事儿上升到消费权益,车主协会的群里有人手把手教大家保存证据、截图聊天记录和服务中断通知,法律工作者在圈内建议车主按消费维权路径走,先向12315投诉再走仲裁或诉讼,这些步骤听着繁琐但能给后续索赔留下可能。

哪吒汽车断网风波,管理人与服务商激烈冲突,车主权益受损引关注-有驾

另外一条路是临时自救,车主们互传技巧——把手机开热点、备好第三方导航、把线下钥匙带身上,群里有人做了清单,告诉大家别把车联网当成救命稻草,出门前先检查离线功能、记住必要的座舱手动操作方法,这些小技巧能在短期内降低受影响程度。

更实际的生路还有社区式维权联合,几位车主在小区群里自发组建维权小组,把同款问题合并成集体投诉,律师说集体诉讼能提高效率并集中证据,资本和企业面对一堆集体诉讼时处理姿态会不一样,这办法花钱少、实践快,还能把分散的怨气转成有用的力量。

哪吒汽车断网风波,管理人与服务商激烈冲突,车主权益受损引关注-有驾

这起事件不是单点故障,它扩散出的是一个行业从“以产品为核心”到“以服务收费为核心”的转型阵痛,车主在付钱买车时被承诺智能体验,结果买到的是移动端的订阅模式和潜在断网风险,行家和外围投资者都在看着这戏是怎么收场。

街上闲聊的声音里,有人说起当年买哪吒那会儿支持国产的情怀,有人现在直言再也不信“免费”的噱头,大家的口气从热情变成了谨慎,这种从信任到怀疑的落差在车主群里沉甸甸地存在。

哪吒汽车断网风波,管理人与服务商激烈冲突,车主权益受损引关注-有驾

到最后还能做的并不多,但能做的事很实在,保存所有通知和对话证据、申请消费者投诉、参加集体维权、临时用手机热点或离线导航规避功能断层、关注法院和管理人发布的信息以便后续索赔,这些操作不是万能,但至少能把损失降小一点,别等哪吒再发短信叫你“续费”时才反应过来。

这事儿发生在市场化大潮里,短期是车主的日常被打乱,长期可能成行业的一个教训,谁在外头看热闹,谁在里头掏钱,大家都得长点心眼儿。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