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慕尼黑车展亮相,星海车型批量交付,欧洲市场渠道突破

每年慕尼黑车展一开幕,汽车圈的热闹劲儿简直能飙到天上。德国本土的那些老大哥们还没摆好造型,中国车企已经“打怪升级”冲进主场。这不,东风风行星海V9和100辆星海S7 REEV在欧洲首次大批量交付,现场那架势,不认识的人还以为这车是路透社的官方合作伙伴。

大家可能会问,中国车企这么拼,到底是图个啥?现如今,汽车早已经不是四个轮子加个沙发那么简单的产品了。它是技术、品牌、服务乃至民族工业能力的缩影。东风风行在慕尼黑这么高调,涵盖“产品-市场-战略”三连发,动静是真大,不光是秀肌肉,更是在全球化的棋盘上自信落子。

中国品牌为啥敢在德系车的主场“叫板”?这个问题得从汽车这门生意的底层逻辑聊起。过去几十年德国人玩车玩的细,玩出了标准、玩成了传统认知,但也正因为这个包袱越来越重。一旦有新玩家拿出了更好的性价比和更灵活的产品思路,欧洲市场那道墙就不是不可攻破的了。星海V9和星海S7这两款车型,咱们国内消费者看可能觉得就是常规操作:空间大、续航长、功能多,中国人用习惯了,欧洲朋友还真新鲜。你别说,这些欧洲用户还挺吃“魔术空间”的那一套。后排放平、座椅秒变床、随便腾挪,商务、家用各种场景全能打。跟咱中国人追求空间实用性情有独钟,外国友人也是一试立马心动。

话说回来,中国品牌这阵势能轰到海外,真不是靠单一爆款撑起来的。背后靠的是产业升级和长期耐心。就拿风行举例,这些年在MPV起家的底子没丢,各种新能源路线也是跟上节奏。马赫双擎混动、纯电、增程各有各的打法,能满足欧洲对环保的极致要求。欧洲是减碳先锋,你要是油门一踩冒黑烟、续航又不靠谱,人家根本不会给你面子。东风风行下这么大本,布局新能源和混动技术,就是想着在本地市场直接打入主流。

顺着这个逻辑再看那100辆星海S7 REEV交付,表面上只是一场仪式,背后可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市场渗透。以前中国车在欧洲顶多做点边缘生意,主要赚点任务量吹一吹。而现在,能批量进来、与当地经销商捆绑合作,说明本地市场渠道慢慢找到了突破口。能不能走通,得看后劲,有没有产品更新换代,有没有本地服务和口碑跟进。大家都明白,车这种东西买卖不是回回头,售后、零件、体验都必须扎根当地。这仗不能只打一次,还得寄希望于长线运营。

很多人觉得“出海”是不得已而为之。其实反过来看,哪家车企不想在自己土地上高枕无忧呢?但国内这一两年车市卷成啥样子大家不是没看见,内卷早就让人喘不过气来。“存量时代”翻盘,要不啃别人家馒头,这才是破局。东风风行从东盟到欧洲再到南美,看准的就是海外市场还有得增长。你去看海外华人扎堆的地方,风行的车型基本都能见到影子。这一方面说明技术和品质过硬,否则用脚投票,没人捧场;另一方面也给中国制造打开了新空间。

有人会问,品牌影响力不够咋办?说实话,这玩意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树立的。德国、日本这些大厂,是风雨兼程上百年才有今天的底气。中国车要发展国际影响力,除了做好产品、服务,关键还得学习点“笨办法”,多跟当地合作、勤跑市场,把用户一个一个发展出来。你像这次东风风行的动作,除了常规渠道外,电商销售也没落下,啥方法都不用羞涩,合适就上。渠道多了,客户多了,品牌自来水才流得远。

而在技术创新这块,中国车企这两年是真有点靠谱的新味道出来了。以前我们总学人家、模仿人家,现在逐渐有了自己的“看家本事”。比如电动化、智能驾驶,包括这次展出的马赫混动技术,国内用户的高要求倒逼中国厂商的产品力升级,这种“军备竞赛”让整个团队跑得飞快。谁能想到,国外车还在慢慢适应变革,中国品牌已经把下一代技术量产上市,此外像什么车联网、智能座舱,体验早就不比德国差。人家老外坐进中国车,最直观的反应就是一句话:怎么你们车上啥都有还没加价?

中国车企慕尼黑车展亮相,星海车型批量交付,欧洲市场渠道突破-有驾
中国车企慕尼黑车展亮相,星海车型批量交付,欧洲市场渠道突破-有驾
中国车企慕尼黑车展亮相,星海车型批量交付,欧洲市场渠道突破-有驾
中国车企慕尼黑车展亮相,星海车型批量交付,欧洲市场渠道突破-有驾
中国车企慕尼黑车展亮相,星海车型批量交付,欧洲市场渠道突破-有驾
中国车企慕尼黑车展亮相,星海车型批量交付,欧洲市场渠道突破-有驾
中国车企慕尼黑车展亮相,星海车型批量交付,欧洲市场渠道突破-有驾
中国车企慕尼黑车展亮相,星海车型批量交付,欧洲市场渠道突破-有驾
中国车企慕尼黑车展亮相,星海车型批量交付,欧洲市场渠道突破-有驾

全球化最大的坑在哪?一句话,标准不同、市场不同、文化不同。中国品牌常吃亏的就在这。你不能把中国消费者的思路原样搬到欧洲去。欧洲人对细节、驾驶感受、环保要求、售后支持等等有自己的极致偏执。东风风行这一次在慕尼黑喊“乘风双擎计划”,核心就在于“本土化”,把产品做得更贴合当地,服务能跟得上,甚至雇用本地团队、开发本地供应链,这才叫真“国际化”,不是光靠DCF Craftmanship(东风工艺)自我表扬。

大家也别小看了渠道这个事情。全球化不是一夜之间能做起来的,而是要一座城一座城打。刚开始,可能一年才几千辆销量,几年下来,万一有款车成了欧洲“爆款”?那可是彻底翻篇的事。记住一点,品牌不是靠吹的,是靠一辆一辆卖出来的。

很多“国产车怎么看待海外对中国制造的偏见”?这个事别太上纲上线。经济全球化谁都骂谁,今天美国对中国进口施压,明天欧洲环保标准又收紧。可问题是,真正心动的消费者会用脚投票。德国人不是没用过日本车、韩国车,性价比、配置、体验实打实,你要真行,时间会替你说话。所以中国车企别怕、也别松劲,该卷还得卷,把技术卷到别人逆不了潮流为止。

中国车企慕尼黑车展亮相,星海车型批量交付,欧洲市场渠道突破-有驾

最后掰掰指头回顾下,东风风行这波在慕尼黑的“大联动”说起来是一场车展交付,实际上是开启了新一轮信心暴击:中国有实力站到世界汽车舞台的中央。接下去谁能坚持下去、谁能打持久仗,才是重头戏。有梦想值得鼓励,但抓住机遇的终究是那些舍得投、舍得磨、真听懂市场需求的公司。中国汽车企业,路远天高,不怕慢,就怕没自己脑子。

说到底,中国车出海已经不是最难的阶段了,关键看有没有在欧洲、南美、东南亚这类大市场里真正跑出一批“非油腻中年车主”的新拥趸。如果能让德国小哥和西班牙大爷也为中国车站台,咱们才是真的到世界去了。眼下来看,东风风行的节奏没错,但想要长久吃香喝辣,还得撸起袖子硬拼好几年才行。谁还能卷,谁就能干到最后。这一局好戏,才刚刚开始。

中国车企慕尼黑车展亮相,星海车型批量交付,欧洲市场渠道突破-有驾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