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来聊聊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就是关于奇瑞这个汽车品牌。
一说起奇瑞,很多人脑海里可能都会浮现出“技术宅”这三个字,感觉就像个埋头搞科研的工程师,手里攥着一堆核心技术,比如发动机、变速箱这些硬核玩意儿,在国内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可奇怪的是,这么一个有真本事的品牌,在市场上总感觉有点叫好不叫座,尤其是在新能源这波大浪潮里,好像总没踩到最准的那个点。
最近,奇瑞旗下的高端品牌星途推出了一款叫星纪元ET的新车,按说这车拿出来的诚意是相当足的,可一看销量,就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了,上个月就卖了一千多台,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咱们先得把这台星纪元ET的家底亮出来看看,你就知道它有多实在了。
这车定位是中大型SUV,起步价不到十八万。
你先别急,听听它都给了你些什么。
动力方面,它有增程和纯电两种版本。
增程版,就是既能用电也能用油的那种,百公里加速5.9秒,这速度已经能让路上不少车只能看你的尾灯了。
如果你觉得这还不够刺激,它的纯电顶配版,零到一百公里加速只要3.8秒。
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你开着一台家用SUV,在红绿灯起步的时候,可能比旁边的跑车还快,这种感觉想想都带劲。
而且,它还特别省,增程版就算在电池没电的情况下,一百公里也才烧5.2升油,综合续航里程能超过1300公里,基本上你加满一箱油、充满一次电,从北京开到上海都绰绰有余,彻底告别了里程焦虑。
光有强劲的动力和超低的油耗还不够,底盘功夫也得到位。
星纪元ET用的是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悬挂,这一般都是在三四十万以上的豪华车上才看得到的配置,高配车型还给你安排上了空气悬挂,能自动调节车身高度和软硬,不管是过坑洼路面还是跑高速,都能给你一个非常舒服、安稳的驾乘体验。
车里面的科技配置也没落下,中控大屏用的是现在最顶级的8295P芯片,反应速度快得跟手里的智能手机一样流畅,而且还配备了激光雷雷达,说明它在硬件上已经为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做好了准备。
把这么多好东西,全都塞进一台十八万不到的车里,可以说奇瑞这次是真的下了血本,想用实打实的配置来打动消费者。
然而,市场并没有像预想中那样给出热烈的回应。
问题到底出在哪了呢?
咱们得站在一个普通买车人的角度去琢磨琢磨。
首先,这车的外观就让很多人犹豫了。
咱们中国人买一台大尺寸的SUV,除了看中空间,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一种“气场”。
车子得看着高大、威猛,开出去有面子。
可星纪元ET的车身高度只有一米六九,这在同级别的车里算是偏矮的,比如跟卖得很好的理想L7比,就矮了整整4厘米。
这几厘米在视觉上带来的差异非常明显,让它从侧面看起来少了几分SUV应有的那种厚重感和力量感,反而更像一台底盘被抬高了的轿车。
很多去店里看过实车的消费者都反映,感觉这车不够大气,缺少那种让人眼前一亮、觉得“就是它了”的霸气感觉。
其次,车内的空间布局和设计也劝退了不少人。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两个甚至三个孩子,全家老小一起出门是常有的事。
所以,6座或者7座的SUV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
理想汽车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精准地抓住了家庭用户对多座位车型的需求。
可星纪元ET目前全系都只有5座版本,这就直接把一大批有家庭出行需求的客户拒之门外了。
而且,它的后排虽然腿部空间不错,但如果坐三个成年人,中间那位乘客的舒适度就会大打折扣。
内饰的设计也比较有争议,中控台采用了断开式的设计,虽然储物空间多了,但看起来总觉得有点奇怪,不像一个整体,破坏了驾驶舱的环抱感。
方向盘是两幅的,看着很科幻,但对于一台主打家用的车来说,显得有些过于前卫了,很多年龄稍大的消费者可能不太能接受这种设计。
可以说,工程师在用料上很大方,车里能摸到的地方基本都是软的,质感很好,但设计师在迎合大众审美这方面,显然还需要多下点功夫。
最后,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品牌本身。
奇瑞的技术实力是公认的,但多年来留给大众的印象,还是那个造QQ、艾瑞泽这类经济实惠车型的品牌,形象比较朴实。
虽然星途是奇瑞用来冲击高端市场的子品牌,但品牌形象的建立需要时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当一个消费者拿着二十万左右的预算去买车时,他的选择非常多。
他可能会想,这个价钱是买一台牌子更响亮的合资车,还是加点钱去买一台设计更时尚、社交属性更强的新势力品牌,比如理想、蔚来。
星纪元ET就卡在了这个很尴尬的位置:它的产品力很强,配置给得也很足,但“奇瑞”这个标签,暂时还撑不起它想要冲击的那个价格区间。
这就导致很多潜在客户在了解完它的强大性能后,一听到是奇瑞旗下的,心里就会打个问号,然后转身就去隔壁的问界或者小鹏店里做比较了。
在如今竞争如此激烈的增程式电动车市场,前有理想、问界这样的巨头,后有零跑、深蓝这样性价比更高的追兵,星纪元ET虽然有自己的技术优势,比如更安全的电池和更扎实的底盘,但这些“内在美”没能在第一时间通过外观和品牌力传递给消费者,也就很难在众多选择中脱颖而出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