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轻飘飘一句"19万9是不可能的",像一盆冷水浇在了多少普通消费者的头上。当这位科技大佬站在聚光灯下,用近乎傲慢的语气宣布小米首款SUV要卖到"30几万"时,我突然意识到:所谓"年轻人的第一辆车",不过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营销骗局。
还记得小米初入手机市场时的口号吗?"为发烧而生"、"性价比之王"。那时候的雷军,穿着牛仔裤站在台上,信誓旦旦地说要让每个人享受科技的乐趣。十年过去,当这个品牌终于要造车时,我们才发现,原来"每个人"的定义已经悄悄变成了"每个有钱人"。从1999元的手机到30万+的汽车,小米的野心在膨胀,但普通消费者的钱包可没跟着膨胀。
看看现在的电动车市场吧!特斯拉降价时,国产车商哭爹喊娘;特斯拉涨价时,国产车商欢天喜地跟着涨。这场价格游戏里,消费者永远是被收割的韭菜。雷军说要对标Model Y,可Model Y在美国卖多少钱?换算成人民币不到25万。怎么到了中国,同样的配置就要卖到30多万?这中间的差价,是关税?是技术溢价?还是单纯的"中国人傻钱多"?
更讽刺的是,就在小米汽车发布会当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4月份青年失业率数据:20.4%。这意味着每五个年轻人里就有一个找不到工作。这些年轻人,曾经是小米最忠实的拥趸,现在却连工作都没有,更别说买30万的车了。雷军们在高谈阔论"高端化"、"品牌升级"时,有没有低头看看那些还在为房租发愁的年轻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才3.13万元。30万的车价,意味着一个普通中国人要不吃不喝工作近十年才能买得起。这哪里是什么"国民汽车",分明是给新中产准备的奢侈品。当车企们都在追逐高端市场时,谁来为普通人造车?五菱宏光MINI EV的成功已经证明,平价电动车市场潜力巨大,为什么这些科技巨头都选择性失明?
我认识一个90后米粉,从大学起就用小米手机,现在开的是五万块的二手车。他苦笑着说:"以前觉得雷总是自己人,现在才发现,我们根本不在一个世界。"这话听着心酸,却是现实。当科技大佬们坐着私人飞机出入各种高端论坛时,普通消费者连他们的尾灯都看不见了。
汽车行业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新车定价要比竞品低10%-15%。小米倒好,直接来了个反向操作。这让我想起房地产市场的一句老话:"没有卖不出去的房子,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小米汽车定这个价,要么是对产品极度自信,要么就是对消费者极度蔑视。从目前曝光的配置来看,恐怕是后者居多。
有人说,企业追求利润天经地义。这话没错,但请别打着"普惠科技"的旗号。如果从一开始就明说要做高端品牌,没人会说什么。可小米偏偏要立"亲民"人设,现在又亲手把它砸得粉碎。这种又当又立的做派,比明码标价的高端品牌更让人反感。
放眼全球,丰田、大众这些车企巨头,哪个不是靠平价车起家?即便是奔驰宝马,也都有入门级产品线。中国车企倒好,一窝蜂往高端市场挤,生怕卖便宜了丢面子。这种浮躁的风气,最终伤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当所有车企都在比谁卖得更贵时,普通人只能继续挤公交地铁。
雷军在发布会上说:"小米汽车要成为保时捷、特斯拉那样的品牌。"这话听着雄心勃勃,却暴露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在资本眼中,普通消费者已经配不上他们的产品了。当科技不再普惠,当创新只为富人服务,这样的"高端化"还有什么意义?
一个真正伟大的企业,不应该只会锦上添花,更应该懂得雪中送炭。中国还有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他们同样需要安全、可靠、实惠的交通工具。可惜的是,在车企高歌猛进"品牌升级"的狂欢中,这些沉默的大多数又一次被遗忘了。
下次再有科技大佬说要"改变世界"时,我们或许该问一句:你改变的是谁的世界?当30万的车价从雷军嘴里轻松吐出时,他口中的"米粉",早已不是当年那群为1999元手机欢呼的年轻人了。这场名为"高端化"的集体出走,终将成为中国消费市场最讽刺的注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