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能一口气跑1200多公里的电动车吗?最近有辆装了新电池的奔驰测试车真的做到了,从德国一路开到瑞典都没充电,到达目的地居然还剩一百多公里的电。这个消息一出,好多国外媒体纷纷激动地宣布,欧美已经搞定了下一代电池技术,还说中国这下可能要落后了。但先别急,类似的说法我们早就听过不止一次啦。
几年前日本丰田公司也说过差不多的话,他们当时夸口自己的固态电池领先中国二十年,还说一旦量产就会彻底改变市场。结果呢?现在中国电动车企业比亚迪一个月卖的电动车,比丰田一年卖的都多。去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还超过了日本,成了世界第一。日本车企一边公开说电动车不环保,是低级产品,另一边却悄悄研究固态电池,申请了一千多项专利。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情况,在其它技术领域也出现过。
比如在生物科技方面,中日研究人员之前都发现了一种对细胞活力有好处的天然成分,但日本企业表面上装作不研究了,背地里却偷偷注册了十几项相关专利,想给中国公司设置障碍。不过中国研发团队最后还是找到了新方法,不仅提高了产品纯度,还让成本降了七成。类似的情况在电池行业也在发生。
当国外车企还在反复推迟量产时间表的时候,中国公司已经在实实在在推出产品了。宁德时代说两年后就能量产固态电池,上汽集团也计划2026年让全固态电池上车。最近发布的智己L6电动车已经用上了快充固态电池,实际表现比国外那些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的技术要靠谱得多。这说明真正的技术竞争不光看谁先放出豪言壮语,更要看谁能把产品真正造出来并且让人们用得上。
根据数据统计,全球固态电池专利中有超过三分之一都是中国企业申请的,而且我们的专利增长速度是最快的。这就像一场长跑比赛,起跑快固然好,但能持续加速、坚持到最后的才是真正赢家。现在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在全世界遍地开花,而很多国外车企还在为什么时候能量产而发愁。
技术进步从来不是靠谁声音大或者谁先开发布会决定的,它需要实实在在的研究投入、生产工艺的突破和市场的认可。中国企业在这些方面已经走出了自己的路,不光在电池领域,在很多高科技行业都是这样。你觉得未来十年,电动车技术会往哪个方向发展呢?是会更注重续航,还是充电速度,或者有我们还没想到的新突破?
全部评论 (0)